
11月8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在京召开。图为湖南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李颖发言。(视频截图)
坚持和弘扬当代中国人权观
湖南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 李颖
湖南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 李颖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权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弘扬正确人权观,广泛开展人权宣传和知识普及,着力讲好中国人权故事,运用形象化、具体化的表达方式,增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权研究和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一,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不能脱离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空谈人权。
当代中国人权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适合中国国情正确的人权观。在推动人权发展的实践中,我们组织媒体和智库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权宣传和知识普及,加强对公职人员的人权知识培训,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人权知识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讲清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讲清楚以人民为中心是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核心理念,讲清楚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讲清楚依法保障人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让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全面展现中国人权进步成就。
我国秉持以发展促人权的理念,通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此促进人权,取得了巨大进步。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权价值理念,创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人类奇迹。
湖南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精准扶贫的指引下,十八洞村实现了从贫困苗乡到全面小康的蝶变,成为中国脱贫攻坚的一张亮丽的名片。聚焦十八洞村的脱贫实践与经验,我们拍摄推出了电影《十八洞村》、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图书《立此存照》、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对外宣介精准扶贫的方略,将十八洞村打造成新时代红色地标,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第三,着力讲好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贡献。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而幸福生活的最大前提是人的生命和健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有力的防控措施,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同时,向其他国家分享防控和诊疗方案、派遣医疗专家组、捐赠疫苗,体现了大国人道主义担当,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也是对保障人权的生动诠释。
第四,积极开展国际人权斗争。
近年来,美西方国家将人权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无所不用其极对我进行遏制打压,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持立破并举,积极开展国际人权斗争。
立足我国人权发展进步的生动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发展中国人权话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与平台。在有关人权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发出声音,掌握主导权。针对美西方打着“普适价值”、“人权高于主权”等旗号,对我进行攻击抹黑,用事实和真相予以坚决回击。针对美国枪支暴力、疫情甩锅、种族歧视等人权严重问题,揭露其人权虚伪本质,搞“人权双标”的险恶用心。
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我国不断发展,人民的各项权利必将得到更高水平的保障,将更加享有尊严、自由和幸福。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握战略主动,讲好当代中国人权观,讲好中国推动发展、保障民生的故事,讲好全球人权治理中的中国贡献,助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