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门口执勤20年,每天往返路口上百遍
身穿辅警制服,手持指挥棒,徐国荣细心地观察着校园周边的交通动态。从2004年起,作为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湖大队北山中队辅警,徐国荣就在杭州西湖小学校门口执勤点维持早晚高峰交通秩序。这个宽约26米的路口,他平均每天要往返上百遍,细心地引导家长、学生过马路,确保人身安全,指导过往车辆减速慢行,确保交通通畅。
这里是珠峰独一家
这个派出所的海拔大约4500米,常年高寒、缺氧,紫外线极强。这里的民警,平均年龄只有31岁,他们每年要巡逻120余次,每次约50公里,守护着每一寸土地。
中国最北的消防员:他们守护着“中国北极”的防火安全
一路向北,走到“中国北极”,就到了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这里全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1.3摄氏度,历史最低气温达零下52.3摄氏度。在这样极寒的环境下,由3名消防员组成的消防站,守护着“中国北极”的防火安全。
“天路”上的丰碑:“我的战友浇筑在七号桥墩”
为了保存遗体完整,加上当时工期又十分紧张,经向上级报告并获同意后,战士们含泪将这位年轻的班长浇筑在了桥墩里。
-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工村:稻田飘香沁人醉
连绵的稻田,潺潺的流水,秋风吹过,稻浪翻滚,仿佛在奏响欢快的和声。不远处,屋舍俨然,炊烟袅袅。远眺,便是终年积雪的博格达峰冒出的尖尖脑袋。
强农惠农富农,甘蔗从头甜到尾
初秋的广西来宾市,蔗林如海,丰收在望。一项项联农带农、强农兴农的改革举措,让乡亲们“糖罐子”端得更稳,“钱袋子”越来越鼓。
“搬”进好日子 “干”出幸福来
自广东深圳福田区对口帮扶马山县以来,7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引进帮扶车间19家,为搬迁群众提供了1700多个就业岗位。许多像韦朵珍一样的群众,从偏远大石山区搬出来,住上新楼房,过上新生活。
建大棚种彩椒,回乡当起“农创客”
大学毕业后,95后青年许多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山东潍坊当上了“农创客”。他向有经验的种植户学习技术,自己的大棚迎来丰收;他帮助乡亲们走高效智能化种植道路,还搭建种苗网络交易平台;他开设视频账号,帮助农户拓宽销路。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乡村,成为新农人。
-
无声世界的筑梦人
史学军针对听障学生的需要,创设自主、和谐、灵动的课堂教学生态,鼓励学生突破沟通交流的障碍。她立足物理学科,开展课题研究,开发物理校本课程,开设趣味物理实验课,让学生自制水果电池、设计病房呼叫系统、制作照相机,同时也组织学生学习社交技巧,参观科技馆、博物馆,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跨越千里的援疆教师
“95后”年轻教师李斌傲是第十一批浙江台州到新疆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援疆教师中的一员。2023年2月,李斌傲带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边疆的向往,登上了前往阿拉尔的飞机。一年半任期结束后,他没有选择回到台州,而是申请留下来,在阿拉尔继续播撒知识的种子。
耕耘在雪域 桃李遍高原——西藏教师的执教故事
带来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的援藏教师、走出校园踌躇满志的研究生支教团、扎根高原的本地教师……西藏的教师们迎来了自己的节日。他们在高原上并肩奋斗,用智慧和热情带学生们走向广阔天地,也收获来自学生们的感动。
返乡从教,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今年30岁的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青年张鹏程,在外打拼多年。3年前,他选择回到老家,成为天山小学的一名乡村教师。
-
四川成都高新区:小院议事厅解急难愁盼
一个个小院议事厅的建成投用,让更多声音被倾听、意见被重视,实现了“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显现,基层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湖北来凤:妇女小组助力基层治理
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三胡乡胡家沟社区,踏着欢快的鼓点,一群学生在身着土家族服装的妇女们引导下,自觉围成一圈,单摆、顺拐、跷脚、转身、摆手……艺术化演绎挖地、撒种、插秧、纺纱等动作,生动再现土家人集体劳作的场景。
你知道吗?“村BA”冠军队来自咱的新疆!
说到“村BA”,这几年可是火爆得很!您知道今年的“村BA”总冠军究竟花落谁家?新疆叶城队!叶城,是一座遥远的边城。它,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500多公里,离最近的城市喀什也有260公里。说它遥远,实不为过!
新疆伊犁:在“奶茶议事会”上坐一坐 问题就解决了
伊犁州将3030名州县(市)两级政协委员编入377个政协委员工作站(室),每月至少到站履职一次。截至2023年底,伊犁州各基层党组织累计开展“伊犁人的奶茶会”5100余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970余条,解决群众困难诉求5480余件。
-
扎根社区服务群众 片警老杨4年写下84万字工作日志
4年,几十个本子,84万字,这是民警老杨在一个老旧小区写下的工作日志。2020年,江西省崇仁县公安局民警杨少斌来到巴山派出所,成为一名片警。4年来,老杨一头扎进辖区的鑫海名居小区,调解矛盾、治理环境、服务居民……小区面貌为之一新。
贴心服务 警民情深
“了解藏族群众、融入藏族群众,首先要过语言关、沟通关。”浆洗街派出所所长熊建介绍,每天早会之后,所里专门安排15分钟时间学习藏语。康珠是所里的双语干部,现在多了一个“老师”身份,她说:“语言上的学习、文化上的认知,能帮助我们和藏族群众打成一片。有时候,去藏族群众家中走访,几句藏语问候,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无论是陈年老案还是“翻盘子”案件,他把每一个都办成铁案
“心中装着百姓,监督才有力量,办案才会用心。”河南省信阳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员额检察官李安君时常说。在同事眼里,他是办案能手、硬汉子、老黄牛。在公诉岗位干了18年,先后办理各类案件600余起,荣立个人三等功9次。
许丹:和高智商犯罪“斗法” 捕猎“隐私盗窃者”
“我的电话号码是谁卖出去的,还卖得这么快、这么精准?”许多人不仅被这个疑问困扰。许丹是北京市海淀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侦办科技犯罪团队的负责人,利用科技手段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分子,就是他的“对手”之一。
-
意大利七旬老人徒步丝路 见证“一带一路”成果
2022年4月26日,携带一个背包、手持两根登山杖的卡马罗塔从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出发,开启了总里程2.2万公里的旅途。
多为地球种下一片绿
徜徉其间,樟子松、油松、杨树、杨柴、花棒等千万株草木仿佛向她招手冲她乐:“你好啊,殷玉珍!”这片殷玉珍倾注了39载光阴打造的“绿色王国”里,每一株草木既是她疼爱的孩子,也是她知心的老友,更是扎根在毛乌素沙地上与她并肩战风斗沙的卫士。
把八十二年前感人故事讲给世界听
2022年,习近平主席复信“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鼓励其继续积极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作出贡献。习近平主席指出,1942年中国浙江省舟山渔民英勇营救“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也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
“共建‘一带一路’书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伊斯梅尔长期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写作以及译介工作,30多年来,他通过翻译中国古代典籍以及写作、演讲等方式,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他参与翻译的《西游记》《庄子》《孟子》等中国典籍,在阿拉伯世界颇有影响力。去年6月,由于在促进中阿文明交流互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伊斯梅尔获得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更多
古老藏文穿越时空走向未来
在拉萨,73岁的央吉卓嘎老阿妈用藏文医疗管理系统预约挂号;在日喀则,被誉为“第二敦煌”的萨迦寺内,部分珍贵藏文古籍文献实现资源数字化保存与利用;在山南,始建于公元8世纪的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内,僧人使用手机编发藏文信息……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藏文信息化操作让人时常忘了,1300多岁的古老藏文实现信息化处理,仅仅是30多年前的事。一个微风拂面的傍晚,中国工程院院士、藏文信息化领域领军人物——尼玛扎西,在西藏大学为我们讲述古老藏文迈进信息时代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