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日报文教部高级记者埃里克•尼尔森先生作主旨发言 中国人权网 戚宇 摄
4月8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国际研讨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中国日报文教部高级记者埃里克•尼尔森先生在会上作题为《减轻贫困是一项人权》的主旨发言。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发言录音整理)
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了多维度的成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减贫。减贫的程度、范围以及速度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中国通过将8亿人从绝对贫困中脱离出来,成功地保障了人权。
减贫是《联合国宪章》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承认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17项大目标当中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个目标,中国已经提前十年实现。中国在推动人权发展、推动减贫工作上,不仅仅是提高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和收入,同样也为其他方面,比如为满足教育、住宅、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带来保障。同时遵循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将发展的机会带给所有人,包括妇女、各族人民以及残障人士。
精准扶贫战略也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它能够使极端贫困的人群、分布在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地区的人群、被慢性病所困的人群、老龄人以及残障人士脱离极端贫困。过去十年我有机会走访了中国的每一个省份,看到中国在脱贫工作中所作出的卓越成绩。我想指出,贫困是中国取得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成绩,在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这方面作出的努力为弱势群体带来了切实的好处。减贫事业不仅仅是一个人权的事业,也是实现其他人权的最重要的保障。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虽然世界承认中国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绩,以及减贫对于发展人权事业所带来的促进作用,但是很多西方人士并没有看到中国消除极端贫困对于人权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看到中国减贫事业对促进人权事业发展所起到的奠基性的作用。很多西方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经常是把人权问题放在自己的语境当中进行审查,忘记自己在人权发展中所走过的路,也忘记了每个国家的国情是有区别和差异的,不仅是在历史上存在差异,在地理、文化和政治因素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差异。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保障方式或模式,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各国面临的挑战也有所差异,所以要寻求一个最好的解决方式。中国的发展道路特别是消除贫困的发展道路是世界上非常独特的。中国协助世界160个国家共同推进减贫事业,但是中国从没有提出要让世界遵循所谓的中国模式,而是在更宏观地层面上分享了一些经验,让各个国家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