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
积极践行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

2020-09-17   来源:   作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发表《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白皮书全文约1.2万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正文包含六个方面,涉及新疆劳动就业的基本状况、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就业意愿、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就业创造美好生活、积极践行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

  白皮书说,新疆大力实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劳动权益,努力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六、积极践行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

  新疆大力实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劳动权益,努力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履行国际公约义务。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创始成员国、常任理事国,批准了包括《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4个核心公约在内的26个国际劳工公约,同时也是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等国际条约的缔约国。中国积极吸收和转化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通过立法、政策制定及实施,切实保障劳动者各项权利,严格禁止使用童工,反对强迫劳动,反对就业歧视,反对职场性骚扰,深入开展整治和打击非法用工等专项行动,预防和惩治劳动领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新疆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劳动就业保障责任,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发展水平的群众实现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成为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在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

  探索消除贫困路径。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把“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确定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表达了国际社会对消除贫困的迫切期待。中国积极落实联合国议程,坚持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新疆始终坚持以发展促人权,以教育培训、能力建设、劳动就业促脱贫,在有效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同时,实现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2013年至2019年底,新疆共有25个贫困县摘帽、3107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9.4%降至1.24%。2014年至2019年底,累计实现73.76万户、292.32万人脱贫,2020年底可实现全部脱贫。新疆探索出了破解反恐、去极端化与人权保障,脱贫与可持续发展等世界性难题的新路子。

  响应体面劳动倡议。让所有劳动者体面劳动,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国际劳工组织的重要倡议,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应有之义,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追求。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响应国际劳工组织倡议,认真落实《中国体面劳动国别计划(2016-2020)》,将体面劳动理念融入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新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措施,着力在尊重劳动者意愿、保护劳动者权益、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体现劳动者价值上下功夫,保障各族劳动者在自由、平等、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有力促进了广大劳动者体面就业。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和要求,立足本地区实际,推出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各族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近年来,新疆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下,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群众充分享有劳动权,为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意义上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本网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