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发表《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白皮书全文约1.2万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正文包含六个方面,涉及新疆劳动就业的基本状况、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就业意愿、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就业创造美好生活、积极践行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
白皮书说,随着一系列就业惠民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家家有门路、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红火,心情越来越舒畅,笑容越来越灿烂。
五、劳动就业创造美好生活
随着一系列就业惠民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家家有门路、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红火,心情越来越舒畅,笑容越来越灿烂。
家庭收入大幅增加。无论是在疆内还是在外省(市)就业,各族劳动者都获得了稳定的劳动报酬。据不完全统计,在外省(市)转移就业的新疆籍劳动者人均年收入约4万元,与就业所在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相当。在疆内转移就业的劳动者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远高于在家务农收入。例如,和田地区洛浦县恰尔巴格乡的阿拉帕提·艾合麦提江,在家务农时全家年收入不足1万元,2017年到江西省南昌市一家电器企业务工,不到3年时间收入16万余元。喀什地区叶城县乌夏巴什镇的买买提依明·吐拉麦提,在家务农时年收入只有几千元,到昌吉州一家企业就业后,月收入4000元以上,生活大为改善,盖了新房,娶了新娘。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的阿米娜·热合曼夫妇,属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3月看到乡劳动保障事务所发布的招聘信息后,主动应聘,被江西省九江市一家公司录用,两人月收入约9000元,目前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有了9万多元存款。
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通过辛勤劳动,各族群众从吃饱到吃好,从穿暖到穿美,从毛驴车代步到现代交通工具出行,折射出生活今非昔比的变化。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玉麦乡贫困户热汗古丽·依米尔到浙江省慈溪市务工后,4年时间给家里汇款十几万元,在老家盖了新房,买了新家具,家庭面貌焕然一新。和田市玉龙喀什镇的玉山·艾山,之前以打零工为生,生活拮据,经同乡介绍,2018年7月到乌鲁木齐市一家肉类加工企业工作,从杂工干起,经过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工作技能,在他的带动下,妻子来到乌鲁木齐市一家服装店打工,也有了稳定的收入,2020年在乌鲁木齐市购置了新房。
就业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各族群众劳动技能普遍提高,很多人成长为企业的岗位能手、技术骨干,一些人成为管理人员,一些人自主创业当了老板。和田地区于田县斯也克乡的阿米娜·吾布力,到乌鲁木齐市一家能源企业工作后,经过多个岗位锻炼,3年时间成为业务骨干,被企业评为“优秀员工”。和田地区皮山县的阿尔祖古丽·伊斯坎代尔,在安徽省巢湖市一家纺织企业工作,在老员工手把手帮带下,成长为企业的技术能手,当上了师傅。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的阿迪莱·阿不来提,2018年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后返乡创业,在政府帮扶下开办了一家服装公司,2019年实现产值200多万元,带动了40多名妇女就业。阿勒泰市的吉别克·努尔兰汗,是一名残疾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地人社部门安排她参加了创业培训班,并帮助她筹集10万元资金,注册了阿克依额克百货商店,主营哈萨克刺绣手工艺品,实现月收入6000多元。
思想观念不断转变。过去,一些群众不重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就业观念落后,习惯于等靠要;如今,“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族群众劳动意识、创业愿望、奋斗精神明显增强。例如,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在举办就业岗位推介会时,很多群众争先恐后咨询岗位信息,积极主动报名应聘,场面十分火爆。一些群众看到同村的人外出务工回来,实实在在赚到了钱,人也变得时尚了,纷纷表示也想出去看一看、闯一闯,改变自己并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康其乡的阿不力米提·克尤木,往返于新疆和其他省(市)经商,他常说:“我不会满足于现状,我要更加努力工作、学习,过上美好的现代生活。”和田市吐沙拉乡的柔孜妮萨·伊敏,2019年3月报名前往福建省晋江市工作,她用赚来的钱帮助家里发展特色养殖。在她的激励下,刚从职业高中毕业的弟弟也打算到福建就业,梦想闯出一片天地。
人生理想得以实现。许多人经过自主选择,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从农村到城市,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由农民变为工人,不仅学到了技能,提高了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才干,实现了人生价值。绝大多数人对当前的工作生活状况表示满意,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田地区和田县的买买提托合提·依明托合提一直渴望有一家自己的餐厅,2017年到乌鲁木齐市一家餐厅当学徒,很快掌握了中式面点技术,在师傅帮助下开了一家餐厅,深受顾客欢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的帕夏古丽·克热木,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先后带领500多名同乡前往广东务工,帮助大家实现了脱贫,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各族劳动者干在一起、学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感情,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谱写了民族团结互助的新篇章。江苏省一家电器企业,吸纳了来自新疆各地州16个民族近200名员工,各族员工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聚会、购物、旅游,工作之余一起制作抓饭、烤肉等特色美食,关系融洽,亲如一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女职工尤良英,开办棉花和果品种植合作社,17次穿越数百公里的沙漠,热心帮助数千名各族群众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在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增进了民族感情。十几年来,她无私帮助和田地区皮山县农民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又传递爱心、回馈社会,这一感人故事传遍天山南北。
(来源:本网综合) |
|
|
|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