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论文集。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国际人权概念”,介绍了人权问题产生的渊源极其发展历程、国际人权的基本范畴、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人权外交、人权的国际保护等问题,并对西方国家人权观、发展中国家人权观及国际人权组织作了系统评价。后四个部分共包括39篇论文,分四个专题论述国际人权问题。第二部分“人权的历史发展”,收录了5篇论文,从追述历史、文献考察等各个角度论述了人权的理论渊源及发展历史。第三部分“人权的理论和观念”,共包括九篇论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西方传统人权观,现代国际人权问题,人权与哲学、法学的关系问题等等。第四部分“世界各地的人权发展及特征”,共收录了11篇论文,重点就美国、法国、中国及亚洲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了评述,揭示了美国人权状况的实质,还就世界人权教育及地区性人权保障机制作了专题论述。第五部分“人权与国际关系”,共收录了14篇论文,其中七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到了美国的人权外交问题,揭露了其强权政治、霸权统治的真实面目,另外七篇文章分别就中国面临的人权斗争形势、人权外交与国际关系、联合国与国际人权等问题作了阐述,并介绍了荷兰、加拿大的人权外交政策。
本书认为,国际人权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国际人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的惨痛教训迫使人们冷静的思考:要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安全,保障人类的生存,必须制定一系列对各国都有影响和约束力的国际人权法,建立处理和解决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国际人权事务的世界性组织。这就是1954年成立的联合国及随之颁布的《联合国宪章》。联合国的成立和《宪章》的通过,标志着人权问题进入国际领域。国际人权的范围和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诸如人权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人权的国际保障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人权与人权外交,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人权的国际保护与不干涉内政等等。
随着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人际交往日益密切,在国际人权问题上,确实存在着相互理解,寻求彼此合作之处。但是,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民族构成、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人权观以及解决和处理人权问题的重点和方式不同,这使各国在对待国际人权保护问题上的立场、政策、理论和观点产生分歧,以致处于复杂的矛盾和尖锐的的对立之中。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论在人权的概念、内容,还是在人权的标准、人权的国际干预等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尽管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各种人权组织,但它们在捍卫国际人权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由于它们不是权利机构,只能更多地求助于劝解、说服或制造舆论压力,缺乏强制执行功能。对于像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来说,人权国际干预成为他们单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推行人权外交、鼓吹“人权无国界”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