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巴活佛赞周桑丁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采访
原标题:青海尼宗寺的重建
2010年4月14日发生的玉树地震,造成了当地近100座宗教活动场所不同程度的破坏,73名宗教人员在地震中伤亡,许多宗教人员无家可归。如今,经过三年多的重建,曾经满目苍夷的宗教活动场所已旧貌换新颜,殿堂宽敞安全,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宗教人员的生活舒适便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近日采访了来自青海称多县尼宗寺的斯巴活佛赞周桑丁。他向记者讲述了尼宗寺重建的过程和感受。
谈起三年前的地震,斯巴活佛仍难以忘记。地震中尼宗寺三座大金殿、护法殿、诵经殿均被震裂,100个僧舍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损失惨重。他告诉记者,地震前的尼宗寺是在2006年建起来的。当时,寺院刚从闭塞的山上搬到交通方便的国道边,岂料短短三年多就被震坏,“更想不到的是,国家在短短3个月里就批复了宗教场所的修复方案,当时的玉树被批拨了9.9亿元用于修复寺庙,我们尼宗寺的拨款是584万,这是我从未想过的。”
寺庙修复历时一年多,其间,尼宗寺100多个僧人都住在帐篷里。斯巴活佛说:“在帐篷里住了一年多,那个时候虽然很困难,但是我们感谢国家。因为在地震中很多人的心理非常难受,好多人的亲人朋友都去世了,而国家给了那些没有家的人一个家。我们虽然没有房子,做法事时也非常不便,但我们要做下去,坚持下去。”
负责修复工作的是来自四川的一家施工公司。玉树的冬天寒冷,施工期短,而施工公司的工人多是来自其他省份的汉族同胞。活佛说,他们住在帐篷和板房里,看起来非常困难,工作也很辛苦,“所以,有时候我们给他们送点水果、糌粑、酥油茶什么的。”
斯巴活佛说,尼宗寺的重建工作得到了当地宗教、规划设计、文化保护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一年以后,新的尼宗寺被修复完好。谈起当时从帐篷搬入新的寺院,斯巴活佛说,“心里非常感谢,有了国家的帮助和其他民族的帮助,还有在僧人和信众的努力下,我们感到非常快乐,从未想过新的尼宗寺会这么快就修好,就像做梦一样。”
如今,尼宗寺用水用电、通信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再也没有生活不便的后顾之忧。
据斯巴活佛介绍,在玉树地震救灾中,寺内100多名僧人中有90多名踊跃参加了救灾活动。他们在重灾区的结古镇待了近半个月,协助政府部门和抗震官兵,救出30多名伤者,还自费购买了近5万元的抗震物资。活佛说:“在地震中,我们寺没有伤亡人员,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出现,应该出自己的一份力。”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