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和人权保护”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我们中国人崇尚“和而不同”。就像音乐一样,不同的音符由节奏组合在一起,形成悦耳动听的旋律。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如此。不同的文化既表现了不同种群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也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特定文化的行动者、体现者。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尊重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尊重不同文化下种群的生活权利与发展权利,是保护与发展人类文明成果的必要前提,也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成果和标志。
“人权”的基本定义可以归结为中国的一个成语“安居乐业”。“安居”,就是居有定所,丰衣足食,体现的是人的生存权,“乐业”,就是事业有成,精神满足,体现的是人的发展权。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的进步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
现在的澳门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城市。作为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古老城市之一,澳门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绚丽迷人的城市景观和质朴的人情风貌,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多样性文化、族群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人权事业的进步。
澳门是一个典型的多族群、多文化、多宗教观的社会。澳门居民既有祖籍于中国内地的同胞,也有葡萄牙、英国、西班牙和东南亚各国的移民。其中,现在不到1万人的土生葡人,大多都有着华人血统,他们世代居住在澳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族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澳门已经成为多民族、多种族人群的共同家园。
不同的族群带来了不同的语言、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澳门回归前,是以葡萄牙语作为官方语言,而社会上普遍使用的是粤语。葡人名字中国化,华人名字西化非常普遍。回归以后,普通话迅速推广,并与葡语并列成为官方语言,而社会上更是广泛使用普通话、葡语、英语、粤语。
澳门宗教和建筑的多样化也很具有代表性。妈祖、关帝、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不同的宗教文化被完好地保存着。西式教堂和中式寺庙相互映衬,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并肩而立,成为澳门的特有景观。2005年,包括25个中西建筑景点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于澳门保存多样性文化的认同。
澳门不同的民俗并存,彼此相互尊重。在澳门,耶诞节和佛诞节等同为公共假日,不同国籍、种族相互通婚,婚姻形式中西混合,中式服装和西式礼服并存,各种生活习惯彼此交融与相互尊重。
澳门主权回归10多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遵循“基本法”,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基本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制度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澳门的人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0多年间澳门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凡成绩,民众福祉得到进一步保障。现在,澳门居民享有免费的教育与医疗保障体系,政府还实施了现金分红计划,使民生条件有了极大的提高。“澳人治澳”并不仅仅是由在澳门的中国人来治理澳门,而是由包括土生葡人、海外移民等全体澳门人共同参与管理建设澳门。在特区政府的行政机构中,土生葡人与海外移民的比重已经超过40%。
10年来,澳门的文化多样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保护。特区政府每年都拨备巨资修缮维护宗教设施,保护各种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文化机构与民间团体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是大大增强了澳门人对澳门多元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澳门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已经有力地证明,主权回归10多年来,澳门的文化多样性得到充分尊重,人权得到有力保障。同时也证明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能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并维护与传承各自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