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爽| “民”的权利:中国人权事业的理念与实践 - 分论坛一 - 中国人权网

徐爽| “民”的权利:中国人权事业的理念与实践

2022-11-09 15:39:28来源: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8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及人权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近100人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会议。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徐爽在“分论坛一”上作题为《“民”的权利:中国人权事业的理念与实践》的发言。

  以下为根据速记稿整理的发言摘要:

  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以14亿人口的体量整体性脱贫,迈入到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发展出全新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形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保障制度。中国人的生存、发展、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利得到全方位提升,这是在作为治国理政重要部分的中国人权观的指引下取得的。我们要如何阐释中国的人权观才能与中国的人权实践相匹配?才能给中国的人权实践提供理论解释和说明?因此,阐释好中国的人权观,这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实践的必须。

  人权是二十一世纪全球的通用话语,是国际交流的共同词汇。要开展交流和对话,就要用共同的词汇。中国的人权观念也不可能简单地复制已有的人权理论,它需要我们用中国的语法、中国的话语来阐释清楚。因此,阐释好中国人权观是开展国际人权对话的必须。

  中国的人权是人民的人权,而不仅仅是建立在个人基础上的人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充满实践理性智慧的论断,它来自于我们自身的人权实践,也来自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继承。

  中国人看待人权始终注重在共同体中,在人们之间的平等往复关系中来看待权利的设定,又从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履行来成就权利的实现。人权的享有需要社会为其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否则没有现实性,人权的行使需要他人的同意,否则没有正当性。这些来源于本土文化传统的净化,深深地参与塑造了中国的人权观,成为疗治天赋人权论先天缺陷的解毒剂,也为二战以来的当代世界人权事业贡献了东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