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2016 > 2016全国两会 > 两会看点 > 涉疆涉藏 >
出席全国两会的西藏代表、委员热议民生改善

2016-03-07 09:51:51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玉珍 黄志武

  原标题: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

  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4元。

  “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民生事业持续改善。”这是出席全国两会的西藏代表、委员对“十二五”自治区坚持民生优先取得的成效的概括。

  “面临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传导、地震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重大考验,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定向调节措施,确保经济运行主要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全年增速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洛桑旦巴说。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坚持爱民、利民、惠民原则,把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重点向农牧民和弱势群体倾斜,继续办好民生‘十件实事’,着力改善了基层群众的生活水平。”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格桑卓嘎,是5年来西藏民生改善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2015年,国家投入86亿元、实施10个方面26项提标扩面政策,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5年间,城镇新增就业16.9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6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格桑卓嘎说:“就我们村子来说,曾经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贫穷落后,而现在人居环境优越、生活条件完善,2015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

  “教育‘三包’政策实施以来,西藏先后14次调整标准,率先在全国实行15年免费教育,同时建立了优质教育资源向高寒、边远和艰苦地区倾斜的机制。2010年以来,80%以上的教育基本建设投入都用于农牧区。”谈到教育事业发展,“80后”全国人大代表、林芝市墨脱县德兴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白玛曲珍感慨颇深:“‘三包’政策不仅减轻了农牧民群众的负担,而且使西藏的基础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人口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越来越多青年进入区内外高等院校深造学习,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优秀接班人。”

  “十二五”期间,西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实现了县级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疾控中心全覆盖、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城乡居民、在编僧尼都可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先心病”儿童全部得到免费救治,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0.5%,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42.32%和22.67%,人均寿命达到68.2岁。

  生态方面,“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投入71亿元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累计兑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森林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47亿元,在全国率先建设江河源生态功能保护区。

  “青山绿水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生态安全是百姓目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云丹说:“国家加大力度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林业对农牧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实现增收42.8亿元。”

  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展现出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待遇的明显改善,全区各族群众正享受着民生改善带来的红利。这些围绕群众实际需求的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获得感显著增强。

  “未来的发展充满更多机遇。在党和政府的坚强带领下,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民生大礼指引着我们快步迈向全面小康生活。”格桑卓嘎说。

 


分享:
收藏 复制 打印

相关热词搜索:西藏 全国两会 民生

上一篇:西藏自治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各界别小组讨论
下一篇:郭丽娜:申请设立国家级锡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