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新加坡人权专家:反对人权普适性的单一标准
中国人权网首页  | 论坛介绍  | 领导致辞  | 论文发言摘要  | 与会代表  | 相关报道  | 图片报道  | 视频  | 人权白皮书  | 中国人权在行动  | 相关链接  |
  人权网 > 专题 > 特别报道 > 第七届北京人权论坛 > 相关报道
访新加坡人权专家:反对人权普适性的单一标准
作者:朱君 曲云贵 栾海军   发布时间:2014-09-19 15:54:05   来源:中国人权网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律系主任、新加坡外交部高级顾问张黎衍女士接受中国人权网记者专访。摄影:焦飞

 

  17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律系主任、新加坡外交部高级顾问张黎衍女士在第七届北京人权论坛上接受了中国人权网记者的专访。

  记者:谢谢您接受本网的采访,请问您怎样看待跨文化国际人权交流?

  张黎衍:跨文化国际人权交流至关重要。因为人们现在非常怀疑人权的普适性。人们想知道人权是真的普适还是说只是依据西方标准下的普适。跨文化国际人权交流对于解释这些疑虑非常重要,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来讨论这个问题。

  记者:对于人权的普适性要求完全一致吗?还是可以容纳多元性?

  张黎衍:人权只代表一种政治模式或者一种经济模式,这样的说法非常危险。我反对人权普适性的单一标准,因为这样的单一标准很快会演变成霸权主义,但也不是说人权完全没有任何标准上的限制。我认为人权适用于可以被大家接受的政治模式,但并不是某一种特定政治和经济模式。当然也有大家无法接受的模式,比如说恐怖主义。

  记者:“人权”是有可能让人类“跨越鸿沟”的,对于这样的观点,您可以简单地解读吗?

  张黎衍:我认为首先我们应当理解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鸿沟。人们怀疑人权,是因为他们认为人权强调个人主义,注重的只是宗教、经济、公平体制,或者说就是政治,这些是我们的分歧。而能让我们团结起来的就是人权,因为人权探讨的是体制和道德。每一种文化中都有公平体制和道德,因此我们需要讨论道德和公平,这样人权才能帮助我们跨越鸿沟。

  记者:您对本届论坛的主题和讨论的内容有何感想?

  张黎衍:我能感觉到每个代表对自己国家的文化都很自豪,同时他们也知道自身文化中也存在不好的部分。我觉得我们应当找出哪一部分是好的部分,哪一部分是不好的部分。我能看出来,每位代表都乐于参与,想要分享他们文化中最好的部分, 分享他们国家中最好的模式。但我认为我们也应当对于自己的国家进行自我批评。代表们应该像好朋友一样,先自我批评,然后友好地批评彼此。

分享到:
[打印本稿][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
中国人权
主编信箱:editor@humanrights.cn|关于我们|版权与免责声明
值班电话:13651236230
主办单位:中国人权研究会
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57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