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网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网  资源  投稿须知
  人权网 > 专题 > 特别报道 > 青海安徽行 > 中央媒体·青海行
青海:传统藏医药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 王梅   发布时间: 2014-01-02 15:13:37   来源: 人民网-青海频道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青海海北州祁连县扎麻什乡的藏族阿妈拉毛错,多年来饱受风湿的折磨,刚刚在青海省藏医院做了三次药浴治疗,拉毛错说:“现在病情好多了,可以放心回家了。”

 

  藏医药浴又称“五味甘露浴”,具有疏松腠理、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作用,在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在保持传统药水浴、药气浴疗法的同时,将藏医药浴的特色和优势与专病专科建设结合并运用到临床实践。

 

  药浴成藏医院优势专科

 

  出生于1988年的杨雪莹是甘肃省定西人,两年前前因类风湿关节炎无法下地行走,经人介绍,辗转来到青海省藏医院做药浴治疗,“我的腿一直在恢复中,现在能走路,也不疼了。而且,这家医院的费用比较低,一个疗程十天左右,花费不到3千块。”

 

  青海省藏医院院长艾千措介绍说,近年来,为提高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还研究应用了藏医敷缚疗法、涂搽疗法、放血疗法、火灸疗法等十余种外治疗法。药浴科还积极挖掘、整理藏医古验方和特色诊疗项目等,对老专家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性的整理与应用,开展了“三新”项目10余项,其中骨浴疗法、敷缚疗法、十八味藏糖口服液、铜烙疗法等新技术获得青海省卫生厅颁发的"三新"项目证书。

 

  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主任杨本扎西说,药浴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专科医疗基地”“国家级重点药浴专科”,并被青海省卫生厅评为“青海省名科”,还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中。

 

  青海七成多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藏医药服务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卫生医院里,尕撒日村村民正在领取处方药,据他讲,“挂号要8块钱,我只需掏1块钱。我在这里输液6天,加上这些处方药,其中有不少藏药,花费不到200元。”

 

  据悉,为满足群众对藏医药特色医疗服务的需求,减轻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青海省藏医院187种自制藏药制剂被批准纳入《青海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药品范围。

 

  近两年来,青海累计投入1.7亿元,加强中藏医药体系建设。目前,全省7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青海省藏医院已取得制剂批准文号的藏药制剂品种有401种,常用藏药制剂品种有376种。

 

  藏医药参与医改惠民

 

  “我们医院80%以上都是藏医方法,因此,来这里的藏族患者比较多,医药费用低而且语言通,我们的医生都会藏语,连病例都用藏文写,还有很多病人是汉族和其他民族,也有省外和海外慕名前来求医的患者。”艾千措说。

 

  艾千措说:“随着国家对藏医药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人们对藏医药了解的进一步深入,藏医药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了。而且,为了让更多城镇居民享受到民族医药特色服务,青海省已将符合规定的藏蒙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定点医疗范围,并提高了藏医药在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中的补偿,这将满足群众对藏医药特色医疗服务的需求,减轻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 ”

 

  家住海西州德令哈市徐集乡的病人红莲,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在海西州人民医院治疗一个月后转到青海省藏医院,红莲的爱人道科告诉记者,上次在这住院将近40天,共花费1万元,新农合在医院直接结算了7千元,自己花销不到4千元。“全家以放牧为生,日子过的紧紧巴巴,幸亏有医保,减轻了不少负担。” 心脑血管科主任万玛泰:“我们在病人后期恢复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尽可能地减轻心脑血管疾病带来的后遗症。”

 

  据介绍,近年来,到青海省藏医院就医的患者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农合人数达85%以上。

分享到: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 青海出台深化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意见2014/01/02
  • 青海加速推进保障房建设2013/12/31
  • 青海省15.4亿资金托起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2013/12/30
  • 青海省多部门联手规范建筑渣土运输2013/12/30
  • 青海:法律援助农民工 办结案件逾两百2013/12/30
  • 行走中国:基层医改普惠青海藏区2013/12/30
  • 行走中国:基层医改普惠青海藏区2013/12/30
  • 行走中国:基层医改普惠青海藏区2013/12/30
  • 行走中国:基层医改普惠青海藏区2013/12/30
  • 行走中国:基层医改普惠青海藏区2013/12/30
  • .
    中国人权
    主编信箱:humanrightscn@yahoo.cn|关于我们|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人权研究会
    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572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