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2008和2009年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两年,也是非常值得书写的两年。
2008年,正值《世界人权宣言》发表6 0周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满怀激情地为这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文件诞生60周年而庆祝。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世界人权宣言》发表60周年的纪念日当天致信中国人权研究会,提出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2009年,中国政府着手制定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详细制定了未来两年中国政府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同年,中国接受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普遍定期审议,并再次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
2008和2009年是中国人权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的两年。中国克服重重阻力,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成功摆脱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两年来,中国制定、修改并开始实施了一大批人权保障的法律法规,批准加入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和《儿童权利公约关于儿童卷入武装冲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同时,一些涉及人权的案件依法得到了妥善处理,公民的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依法得到了有效保障。
2008和2009年是中国人权事业面临严峻挑战的两年。南方雨雪冰冻天气、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全球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蔓延等,都给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促进人权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人民财产损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方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
作为《中国人权在行动》系列丛书的第四部,本书力图完整记述2008—2009年新通过、修改和施行的各项与人权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具体举措和行动,以及保护和救济公民各项人权的典型案例。通过这种记述,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人权事业的每一步进展,唤起人们对人权保障事业的更多关注,使人们学会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利,尊重他人所享有的基本人权。与先前已经出版的三部《中国人权在行动》有所不同,本书在编排和写作方式上作出了一些变动。在编排方式上,本书改变了以往按照法律法规、政策举措和事件案例这三个范畴进行的分类,改为按照人权的类别来分类各项人权保障行动,在“重大事件”之后,分别记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利的保障,人权教育,国际人权义务的履行与国际交流合作。在写作方式上,本书采取了更为平实的方式,尽量从客观的角度描述2008和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中所发生的事件,文字从简,条目增多,对这些事件的意义只予以简要的评论。
中国人权研究会和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合作承担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南开大学党委书记、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薛进文教授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常健、曹阳飞、陈红、陈容、丁彩彩、丁燕敏、董向芸、杜森、方扬、高翔、高永辉、桂正浩、郭静、郭薇、郝剑强、贺泉源、华鹏伟、贾茹、金瑞、李婷婷、李伟、李志鑫、梁贤俊、刘芳、刘建军、卢华、陆明远、路远见、罗湘衡、马原、潘同人、齐健平、舒博、宋心然、唐智、王倩茹、王泉伟、韦长伟、肖娟、徐祖迎、许尧、杨广伟、么英莹、于家琦、张亮术、张晓、张洋、赵伯艳、赵玉林、郑春勇、周辉金;南开大学法学院的车剑锋、董妍、范笑迎、耿磊、管鑫磊、胡远、黄添良、黄影、李红震、李晓芸、毛玥栩、苗苗、牛婷婷、田华、田立、唐颖侠、谢楠、杨超梓、杨震、张博、赵正群、朱冬玲。南开大学常健教授、赵正群教授和唐颖侠副教授分别负责对选题和写作工作的组织,并对所负责的稿件进行修改。常健教授对全书进行了统稿。董云虎、姚俊梅和吴雷芬同志对选题、书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并进行了最后审定。在此谨向所有参加、支持和关心本书编写工作的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在此谨向所参考和引用的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中国人权研究会
2010年11月
【出版信息】
编 著 中国人权研究会
责任编辑 高 磊
封面设计 田 林
制 作 张 红
出版发行 五洲传播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31号生产力大楼B座7层
邮政编码 100088
电 话 8610-82005927 82007837
网 址 www.cicc.org.cn
印 刷 北京联华宏凯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880mm*1230mm 1/ 32
印 张 14.25
字 数 300千
版 次 2011年1月第1版
印 次 2011年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 68.00元
【目 录】
前 言
重大事件
胡锦涛致信中国人权研究会
中国政府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
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
施行《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者的工作权
施行《劳动仲裁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施行《就业促进法》:保障平等就业的权利
国务院出台《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细化就业服务
抵御金融危机:各部委出台系列措施促进就业
国务院出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
各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动者获得合理报酬
国务院出台《护士条例》:规定护士基本权利
《工会法》执法检查:工会必须依法履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通知:企业改制必须尊重职工民主权利
《工会法律援助办法》:无偿服务职工维权
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
“工会国际论坛”:共议经济危机中劳动权利的保障
东航飞行员辞职案终审判决:依法保障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北京乙肝歧视诉讼案:受歧视求职者获得赔偿
中国女工日本受虐:妥善处理事件,彰显对海外务工人员的人文关怀
2008年中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普遍提高
《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生存权的基本保障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修订《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廉租住房质量管理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防灾减灾保民生
修订《防震减灾法》: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5·12”汶川抗震: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
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国哀悼日:悼念汶川地震中遇难的每一位普通公民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优先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
汶川抗震首次接受国际救援:充分利用国际人道主义资源
楚雄地震救援行动:军政民协力共救灾民
大陆各界救援台湾“莫拉克”风灾:两岸同胞血浓于水
扩大城镇医疗保险试点范围:强化健康权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新政:8亿农民省内看病即时结报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暂行办法》保障跨省转移接续
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确保老年人权益
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抵御生育风险
《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中国城乡医疗救助模式基本确立
“协作医疗救助计划”:救助贫困患者
提前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提升农民健康权保障水平
第二届中华慈善大会:鼓励人道捐助
施行《禁毒法》:保障戒毒者的基本权利
制定首部《食品安全法》:保障公民饮食健康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确保乳品食用安全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白皮书:中国药品安全性明显提高
施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平等保障医疗权利
卫生部实施六项公共卫生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中西部出生缺陷防治项目:保障婴儿健康权
农村孕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保障母婴健康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方便、快捷和高效
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促进公民健康生活
“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关怀脆骨病患者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启动“众基金”:关注农民工健康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全民健身条例》: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
防控甲型H1N1流感:确保公民健康权
积极防控“手足口病”疫情: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应对三鹿奶粉污染:国务院启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
严肃处理“开胸验肺”事件:保障职业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强化政府义务教育保障责任
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中央财政提高补助标准
上调中小学特级教师津贴标准:激励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教育部规范中考加分:保障受教育权平等实现
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案判决:侵权者受到惩罚
修改《专利法》:保障发明者合法权益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中国积极履行承诺:严格保护奥运知识产权
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保障公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
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促进实现职工文化权
《循环经济促进法》:促进实现公民环境权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修订《水污染防治法》:为饮用水安全设防
重点湖泊水环境治理:国务院设定目标和时限
成立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的领导保证
《200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减少污染排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开通全国环保举报热线: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
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 启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气候变化与健康项目”
“中国水周”宣传活动:防止水患与饮水卫生
实施“限塑令”:控制“白色污染”
成品油税费改革:促进节能减排,减少空气污染
行政拘留首次引入违法排污处罚
村镇生态示范建设:建设环保村落
“绿色奥运”:北京奥运会兑现环保承诺
发射首颗环境和减灾卫星:监测水华、赤潮、空气和沙尘暴
武冈千人铅超标事件:政府迅速查明污染源、严惩污染者
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严查健康威胁隐患
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治理职业病防治薄弱环节
“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展览会”: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环保事业”高峰论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依靠科学技术应对气候变化
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政府与科研机构共商环保大计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成立:引导绿色生产与生活
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促进农民权利保护
施行《土地登记办法》:依法保护各项土地权利
“千万农民工同上一堂课”:建筑业开展安全生产培训
《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地方专项法规保护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