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网
  人权网 > 专题 > 特别报道 >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2012-2015年) > 白皮书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5-11 11:13:19   来源: 新华网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一、自然灾害状况

    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中国出现过。

    (二)分布地域广。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域因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三)发生频率高。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十分强烈,气象灾害频繁,局地性或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中国位于欧亚、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块交汇地带,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大陆地震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森林和草原火灾时有发生。

    (四)造成损失重。1990-2008年19年间,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0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人民币。特别是1998年发生在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涝,2006年发生在四川、重庆的特大干旱,2007年发生在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涝,2008年发生在中国南方地区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均造成重大损失。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进一步增大,降水分布不均衡、气温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森林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等灾害可能增多,出现超强台风、强台风以及风暴潮等灾害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任务更加繁重。随着地壳运动的变化,地震灾害的风险有所增加。

1,2,3,4,5,6,7,8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 《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2009/09/21
  • 2010年北京人健康白皮书发布2011/07/05
  • 中国已发表68部白皮书 系统阐释政策主张2010/12/30
  • 中国已发表68部白皮书 系统阐释政策主张2010/12/30
  • 港媒:公众满意度上升 反腐“从娃娃抓起”2010/12/30
  • 港媒:公众满意度上升 反腐“从娃娃抓起”2010/12/30
  • 《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2009/09/21
  •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2009/05/11
  • 国新办发表2009中国人权白皮书 约1.4万字2010/09/26
  • 国新办发表2009中国人权白皮书 约1.4万字2010/09/26
  • .
    中国人权
    主编信箱:humanrightscn@yahoo.cn|关于我们|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人权研究会
    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78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