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初夏时节,中国“两会时间”开启,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召开。对中国而言,这是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一个显著标志;对世界而言,这是有效推进全球抗疫的一抹耀眼亮色。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必将凝聚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发扬万众一心的中国精神,增强一往无前的中国信心,团结亿万人民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中创造新的业绩。我们坚信,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信心,奏出奋进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点击详细]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不忘初心凝聚复兴伟力,携手前进共商发展大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2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次大会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组织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尽责,汇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智慧和力量。[点击详细]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

去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决议,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履职尽责上,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点击详细]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央政法委领导下,认真落实依法防控要求,单独或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依法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惩治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犯罪、保障复工复产等意见,完善服务“六稳”“六保”司法举措,发布57个惩处涉疫犯罪和服务复工复产典型案例。[点击详细]

李克强:多策并举 把脱贫的底线兜住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李克强强调,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有把握完成今年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点击详细]

李克强:稳住现有就业岗位 还要创造更多新岗位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李克强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规模性政策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同时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采取措施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点击详细]

把稳就业保民生放在优先位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计划报告没有设置经济增长具体目标,而是把稳就业保民生放在优先位置,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点击详细]

全国人大代表顾晋谈怎样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

如何让大医院带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小病”不用再挤大医院就诊,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建议: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应该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这在做好分级诊疗、打通看病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点击详细]

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北京时间18日晚,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习近平强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各国人民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风雨同舟。中国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点击详细]

两会前瞻:疫情图前看两会,中国与世界共寻“化危为机”之道

站在疫情地图前,没有哪个国家或哪个人是一座孤岛,人类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彼此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疫情冲击,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外交政策走向牵动世界目光,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将如何穿越不确定性的“迷雾”与世界相处,共寻“化危为机”之道,即将开启的全国两会将成为观察中国外交“风向标”的重要窗口。[点击详细]

共建共享大健康——两会之上看公共卫生治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坚决守护人民健康的理念再次得到彰显。经历抗击疫情的战斗,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如何开出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大处方”,树立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大健康理念,代表委员们很关注。[点击详细]

新华时评:每个人都要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的守护者

此次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倒逼出很多新观念、新做法,显著促进了公民文明举止的进步。从勤洗手讲卫生、公勺公筷分餐制到一米之间守文明,从景区景点预约旅游到婚丧嫁娶移风易俗,一系列生活好习惯、文明新风尚,在城乡大地上悄然兴起。细微之处见文明,长久之间成习惯,每一个人都要做公共卫生安全的践行者、守护者。[点击详细]

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夺取全面胜利——从全国两会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今年还有200多天,贫困人口还有551万。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节奏、大决战状态,立足已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释放出坚决夺取全面胜利的鲜明信号。[点击详细]

代表委员热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脱贫不返贫 日子更红火

“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的重要指示,让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备受激励。代表委员表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力冲刺时不我待,务必绷紧弦、加把劲,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点击详细]

中国特色民法典,“特”在哪里?“智”在何处?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8日闭幕并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对民事权利的保护进入新的“民法典时代”。民法典是新中国首部法典,涉及民事商事共同的法律规范,其形式、形成与内容,皆蕴含中国特色与智慧。[点击详细]

从民法到民法典,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法典,经过整理的比较完备、系统的某一类法律的总称。”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法典”的定义,这一表述,揭示出了从法律到法典“一字之差”背后的巨大不同。28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正式出炉,中国的民法体系经历从“法律”到“法典”的历史转换。[点击详细]

深入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不让一个贫困妇女掉队

黄晓薇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妇女脱贫问题,将贫困妇女脱贫纳入精准扶贫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为贫困妇女全部如期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重视发挥妇联组织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支持妇联组织团结动员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点击详细]

周洪宇代表:建议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再次呼吁,尽快全面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他认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普及水平仍然偏低,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因家庭经济负担较重而导致的残疾儿童入学存在困难或接受教育意愿不高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因此,将全面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政策纳入社会公共服务,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对于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有重大意义。[点击详细]

代表委员热议生态文明建设:护卫一方蓝天 守住一江碧水

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代表委员表示,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点击详细]

刘炳江委员: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刘炳江委员25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视频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要突出新发展理念,针对造成大气污染的核心问题,着力补齐短板,统筹施策,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点击详细]

走进深山村落 助力健康扶贫——全国政协委员伊尔扎提·扎达的履职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伊尔扎提·扎达奋战在防控一线。在与深度贫困进行最后决战的关键时期,他又马不停蹄赶往南疆深山村落,带领团队为当地贫困群众开展医疗服务,助力健康扶贫。伊尔扎提·扎达说:“医院病房、山岭沟壑都是‘战场’,把党的关怀与人民的诉求紧密连接,是我的职责。”[点击详细]

为青少年守护清晰的世界——孙丰源代表的履职故事

今年62岁的眼科医生孙丰源曾治好过无数患者的眼疾,但在这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心中,他更希望人人都能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尤其是青少年。他积极履职,走访了全国多地的中小学,和当地的学生、医生交流,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更为深度的调研。[点击详细]

综合消息:稳发展 保民生 惠世界——国际社会热议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连日来,海外各界人士热议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认为稳定、发展、开放的中国经济将有效提升国内外投资者信心,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点击详细]

综合消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国际社会点赞中国外交政策和理念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4日举行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海外人士认为,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面对新冠疫情,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他国提供援助、推动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令人称赞,展现出负责任大国担当。[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