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走向自由的标尺》
内容简介:
本书的基本思路如下:法律上的权利总是对一定的事实上的权利的确认,而事实上的权利归根到底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正是一定的社会条件、归根到底是社会的经济条件使人们有了某种行为自由;正是一定的经济条件制约着社会的政治、文化发展,制约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而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现着不同的利益,自然要把适合这种利益、从而也适合该经济条件行为自由,确认为“权利”,即确认为是“正当的”。因而本书对人权下的定义是:人权即人的权利,它反映了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是一定主体的一种资格和优势,是被一定社会意识或社会规范认为是“正当的”行为自由,这种行为自由总是同社会和主体的利益有关,并有其他人相应的义务作保证;人权的性质和范围受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相应的文化发展所制约,归根到底决定于人们的经济生活条件,人权作为一种“价值观”,在阶级社会既有阶级性、特殊性,也有共同性或普遍性,不同的人权要求中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围绕人权问题的斗争,实质上是不同群体、不同阶级的价值观的斗争,这种斗争归根到底反映了不同社会制度的要求。当前,帝国主义打起“人权”的旗号,力图把他们的价值观强加于别国人民,干涉别国的内政;以关心人权为借口,颠覆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此必须予以揭露和回击。围绕人权问题的合作,实际上是在有利社会进步、人类解放的前提下,求同存异的合作。斗争与合作又是辨证统一、互为条件的,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反对随意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又要在一定的、具体的人权问题上同西方发达国家达成某种共识。对人权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采取多样灵活的态度,从而推进社会进步,造福人类。作者认为,人权问题的根本解决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上一本书:《社会党和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
下一本书:《美国人权与人权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