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论坛介绍  | 会议议程  | 领导致辞  | 论文发言摘要  | 与会代表  | 相关报道  | 图片报道  | 视频  | 60华章中国人权  | 人权白皮书  | 相关链接  |
  人权网 > 专题 > 特别报道 > 第二届北京人权论坛 > 论文发言摘要
伊丽莎白·阿斯特特·罗德里格斯:贫困与人权
 
 

 

贫困与人权

秘鲁外交部经济事务副秘书 伊丽莎白·阿斯特特·罗德里格斯


  2010年预示着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就实现世界大同而言,这将是一个充满期待、希冀和挑战的新时代,而2010年则是这个时代的开端。

  毫无疑问,各国政府和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世界变得更好,并成为大多数人的乐土。

  按照国际共识,贫困(尤其是赤贫)是对人格尊严的侵犯,因此,即使贫困不是上述全球首要任务面临的主要障碍,也是众多障碍之一。

  世界人权大会于1993年6月25日在维也纳通过了《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它很好的诠释了贫困与人权之间的关系。在此次大会上,人们注意到广泛存在的赤贫现象不仅限制而且妨碍了人们充分、积极享有人权。今天,我们可以指出,贫困是对这些权利的剥夺,从而致使这些权利沦为一系列旨在完全实现每个人人格尊严的书面规定。

  世界人权大会证实,赤贫和社会排斥是侵犯人格尊严的铁证,并指出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充分了解赤贫及其产生的根源——尤其是那些与发展问题有关的根源,从而改善赤贫人口的人权状况,彻底消除赤贫和社会排斥现象,并促进人民充分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在联合国组织框架内通过的多项后续决议中曾多次重申这些概念。

  我们曾花费数年时间试图了解赤贫问题,而且我们甚至想知道这样会不会更好——即如果有一种神奇配方能够让我们所有人都能体会和感受几天贫困的日子,从而更为迅速和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1995年3月在社会发展世界峰会上通过的《哥本哈根宣言和行动纲领》或2005年世界峰会的成果性文件,以及近年来国际社会在此议题上已经和将会继续通过的多份其他文件均表明了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必要性。

  然而,可以使用《联合国千年宣言》和《千年发展目标》对需要执行的任务规模进行衡量,尤其是到2015年前将生活在贫困线(每天消费不足1美元)上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少一半以及将饥民比例减少一半。

  赤贫现象依旧十分普遍,而且性别不平等(主要影响妇女和女孩)、残疾人士和原住民等问题以及近期影响全体人类的国际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赤贫问题。

  按照联合国独立人权和赤贫问题专家马格达莱纳·塞普尔韦达(Magdalena Sepúlveda)提供的信息,2008年粮食价格危机致使超过1.25亿人口陷入贫困状态,据估计,2009年另有5,500万至9,000万人口将陷入赤贫状态。

  随着世界贫困问题日益加剧,大力增强民间社会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便显得尤为重要,但许多国家已同意就彻底消除贫困问题作出政治承诺。这项挑战涉及贫困国家与发达和繁荣国家作出的承诺。一项为该努力作出的真正承诺要求其从贫困人口和赤贫人口的人权角度出发,而非仅从慈善和人道主义角度出发。

  国家层面的良好治理对于有效对抗赤贫和强化国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正如联合国大会所指出的那样,每个国家均应对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问题承担主要责任。

  尽管如此,这项努力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同时应该将《赤贫和人权指导原则草案》纳入考虑范畴,该进程始于1987年,目前即将完成。这些原则将人权保护与抗击贫困相结合,确认权利具有不可分割性、参与性和非歧视性(赤贫人口)原则。因此,他们努力强化实施现有国际人权标准,并制定一份文件以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按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ECLAC)提供的信息,2003年至2007年,由于拉丁美洲人均GDP增长率超过3%,因此该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这对于降低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失业率以及贫困和赤贫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年,共有1,400万人脱贫,另有1,000万人摆脱了赤贫状态。

  据此,世界银行估计2002年至2008年期间,拉丁美洲约有6,000万人摆脱了贫困状态,而且如果该地区今年GDP增长率继续维持在4.3%,那么2009年将另有1,400万至1,500万人脱贫。

  尽管自1990年以来该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首次下降至2亿以下,但下降速度却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制约,此次危机可能导致2009年拉丁美洲GDP增长率收窄。

  秘鲁和该地区其他国家一样参与了消除贫困进程。2001年,秘鲁总体贫困率高达55.6%。尽管如此,该总体贫困率从2006年的44.5%下降至2007年的39.3%,下降幅度为5.2个百分点;而占全国人口13.7%d的赤贫率也下降了2.4%。2008年消除贫困进程得以持续,与2007年相比,贫苦率下降了3.1%。

  公开、稳定的经济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实现此重大变革的必要手段,该经济政策曾刺激投资、生产和出口大幅增长。多个旨在指导贫困人口如何优化资源的开发项目同样也为秘鲁缓解贫困和赤贫问题作出了贡献。这些项目包括耕作技术和创利型畜牧养殖以及更为简易的事物,例如牲畜栏的有序分布,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牲畜产量。

  秘鲁和美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农村地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并被长期排除在经济增长进程之外,这一现象非常普遍。本着可以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的理念,我们起草了“山区出口”(Sierra exportadora)项目,旨在通过结成公私合营的战略联盟推动山区生产,该联盟将为强化组织、引进新技术和市场准入等方面作出贡献。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弱势人群处于贫困和最为脆弱的状态,例如移民。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并对该地区的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国内还是境外。秘鲁长期以来出现了严重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进程以及逊速移民国外的现象。

  20世纪后半叶,拉丁美洲人口向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移民成为了一个重要现象。196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共有约100万移民人口,而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移民人口约有1,450万(数据来源: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而且并未计入非法移民。

  秘鲁完全陷入了这种不可阻挡的移民进程中――本国人民为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纷纷移民他国。秘鲁移民数量增长了6倍,从1990年的46,000人增长到2005年的319,766人。

  贫困人口的弱势地位通常体现在社会排斥方面,在他们成为非法移民后这种状况便会日益恶化。此外,他们还会面临拐卖风险,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奴役形式,同时还会继续受到人权遭到广泛侵犯的影响。

  作为一种参考性意见,美洲人权法院指出移民工人同样拥有劳动权利,即使他们是非法移民。

  此外,这项表述为我们引出了另一个重要概念,即反对歧视是国际法不可撤销的强制性标准。

  这项表述对于强化贫困与人权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这一点曾在本文开头部分予以阐述。

  对于生活在不利状况下的贫困人口而言,特别是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仍然陷入赤贫状态的赤贫人口而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民事和政治权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权学说和法律理论已经采取重要措施,朝着打破政治和民事权利(所谓的第一代权利)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所谓的第二代权利)之间的分割状况迈出了重要一步,而这二者间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这种分割状况为各国侵犯公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提供了便利,而且已被相互依赖性和互补性概念所取代,这些概念对于充分享受所有人权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今天,确保贫困人口能够充分享受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国际社会实施的多项行动便可看出这一点。就国际层面而言,联合国大会在标志性的2008年12月10日通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承认该委员会负责确保遵守该国际公约,并承认其有权接受有关各国违反本文所述各项承诺的投诉。

  就美洲层面而言,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11月5日在阿根廷马德普拉塔举行的美洲第四次峰会上通过了一项《行动计划》,该计划敦促各成员国签署和批准有关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ESCR)的《圣萨尔瓦多议定书》,并就制定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领域的进度指标开展合作。

  为此,美洲国家组织(OAS)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为筹备定期报告制定纲要的决议,各成员国必须提交报告说明其为确保遵守《圣萨尔瓦多议定书》所采取的措施。大会通过《第AG/RES. 2074 (XXXV-O/05)号决议》批准了“按照《圣萨尔瓦多议定书》第19条规定制定的定期报告筹备标准”。由于拥有了此项备忘录,美洲国家间人权委员会(IACHR)根据授权出具了一份名为《关于制定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领域进度指标纲要》的文件,它不仅可以作为制定内部评估机制以审核各国国家报告的基础,而且还能清晰定义旨在衡量各成员国遵守《圣萨尔瓦多议定书》情况的指标。

  旨在确保贫困人口和赤贫人口充分享有所有人权的道路已经开启,让我们一起期待这种状况不会出现逆转。然而,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实现这个目标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通过将消除贫困作为一项人权义务,全世界将更有机会彻底消除这项人们生活中的危害。消除贫困是一项可以实现的目标。”

  演讲结束之际,我希望用前任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路易丝·阿伯女士的话与各位共勉——我认为她的话与今天的主题有很大相关性:

  “通过将消除贫困作为一项人权义务,全世界将更有机会彻底消除这项人们生活中的危害。消除贫困是一项可以实现的目标。”

[打印本稿][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
中国人权
主编信箱:humanrightscn@yahoo.cn|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人权研究会
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