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网首页  | 最新文章  | 在北京  | 在上海  | 在福建  | 在甘肃  | 在新疆  | 精华文章  | 图片报道  | 视频报道  | 分析评论  | 重要解读文章  |
  人权网 > 专题 > 特别报道 > 人权行动在中国 > 在福建
南诏镇书记:要让群众觉得共产党就是他们的靠山
作者: 黎萌   发布时间: 2014-08-13 08:58:14   来源: 国际在线
 

  福建诏安建立倾听群众诉求常态化工作机制始于两年半前,源于2011年的“11·12”事件、干部的不作为以及当地百姓出了名的爱上访。如今,这一制度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刚开始时以为也就是忽悠忽悠,做做样子,但后来工作越深入,越觉得它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安定、稳定社会都非常好,最重要的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陈炎林,现任诏安县县城所在地南诏镇的党委书记,此前在该镇当过4年镇长。南诏是全县15个乡镇区中的一个。在向记者介绍情况、谈及工作体会的半个小时里,他的多处实在表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群众的诉求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甚至是无理的。”陈炎林说,但可能都是想找一个人来倾诉,这样他可以调整心态,对事情也就容易理解和认可。

  “其实报表报上去的100%解决了群众的诉求也不真实,为什么?因为这只是指群众的诉求是合理的,而且是我们镇里可以解决的,只有这类的诉求我们才可以解决到百分百。”

  陈炎林表示,干部每周一接访或入户下访都要用真心,用感情,要把群众当成亲人,他们需要跟你对话,因为你是政府官员,他们就是想把心中的苦和不理解都倾诉出来。

  他举例说,自己挂点的一个社区里,有个群众在“文革”期间被误判10年徒刑,如果换到现在可以要求国家赔偿,但当时没有这一说,因此他对政府,对共产党,对富人都有仇视的心理,也一直在信访。

  “我主动跟他接触,经常去他家里关心他,逢年过节镇里领导也都到他家里去,通过这几年的倾听和关心,他现在对政府,对我们的党组织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共产党还是英明的,因为没有忘记他这个被冤屈的人。”

  对已在漳州市推广的这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做法,陈炎林一句“经验也没有什么经验”,看似轻描淡写,又像是在谦虚,但其实南诏镇的干部为此用心良多,付出更多。2013年,该镇在倾听诉求机制干部作风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得了全县第一。

  “就是觉得乡镇干部工作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否则就是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我们的干部只要没有重要工作,群众来了点名要找哪个领导,都要热情接待,听听他们有什么反映和建议,当场能解决的要马上解决。”

  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陈炎林也决不允许干部“黑下脸把人家赶走”, 而是要求必须给来访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并且在每半个月的例会上,集体研究群众诉求解决办法,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期限,着力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自机制建立至今,南诏全镇没有发生过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但陈炎林心里明白,南诏镇常住人口有十一二万,“一个群众说你好,不能叫好,十个、上百个说好也不能说就真的好了,如果有上万个人说你南诏镇好,那你就绝对是做得不错了。”

  陈炎林表示,南诏的干部就是在用这个理念履行自己的职责,以使党组织在群众中越来越有凝聚力。“我们要让群众觉得共产党和政府就是他们的靠山,我们的干部就是他们的亲人,这样工作就好开展了。”

分享到:
[打印本稿][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
中国人权
主编信箱:editor@humanrights.cn|关于我们|版权与免责声明
值班电话:13651236230
主办单位:中国人权研究会
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57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