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地10亩的启明帮教基地

手机定位实现了对社区矫正人员动态跟踪
编者按: 马鞍山市是安徽省第一批社区矫正试点市。2006年6月开始试点,2007年8月全面推开。经过八年的探索和实践,马鞍山市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初步建立,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三项任务全面落实,基本走上了规范有序的轨道。
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存在了56年的劳教制度正式废止。这让“社区矫正”备受关注。作为一种针对屡次有轻微违法但不足以构成刑事处分对象的改造方式,社区矫正的重点在于“教育”和“回归社会”。社区矫正制度改变了哪些人的生活?记者在开展社区矫正试点较早的安徽省马鞍山市进行了探访。
服矫人员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26岁的小菲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宣告缓刑3年。案发后小菲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导致其社会交往出现障碍。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后,研究制定了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在小菲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转变后,司法所向她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后小菲在某房产交易网站找到了一个网站编辑的工作。目前小菲已工作一年多,社会交往也很正常,全然没有了两年前入矫时迷茫、颓废的样子。
和县香泉镇社区矫正人员小马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后,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妻子对他和家庭失去了信心,要求离婚。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教育矫正和帮扶下,小马鼓起生活勇气、积极自主创业,创立了砂石料经营部,寻找到致富门路,使妻子看到幸福的希望,原本快要破碎的家庭,重新和好如初。
现在小马逢人就说:“真是太感谢司法所了,要不是他们的教育、关心和帮扶,我一个罪犯早就离婚,家破人散,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小菲和小马都是社区服矫的人员,截至今年10月底,马鞍山市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6003人,解除矫正4333人。
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马鞍山市当涂县社区矫正中心,社区矫正人员可以在沙盘治疗室接受心理治疗;在离矫正中心不远处,占地10亩的“启明帮教基地”为全县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中的“三无”人员及其他特殊人员提供了公益劳动和技能培养基地。
马鞍山司法局刘序介绍,新入矫正社区矫正人员,要统一在中心开展入矫宣告,之后确保每月完成不少于8小时教育学习任务以及不少于8小时劳动量的社区服务。截止到10月底,今年当涂县参加社区矫正的人员共有343人。
在当涂县社区矫正中心,记者还看到社区矫正信息系统涵盖了交付接收、监督管理、处罚收监、解除矫正等社区矫正执法全部环节,社区服务、计分考核、审前调查和风险评估等30余项日常工作内容。针对重点管理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定位手机试点工作,实现了对社区矫正人员动态跟踪、实时预警和应急处置的一体化管理应用,实现了对社区矫正刑罚执行工作流程的规范控制和依法管理,为社区矫正工作的依法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安徽省给予社区矫正人员警告513人,治安处罚17人,收监、撤销缓刑82人,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84人,累计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0.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国要依法扩大缓刑制度和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适当减少监禁刑的适用,明确适用非监禁刑案件的范围;完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丰富社区矫正、教育矫正和帮困扶助措施。
社区矫正在安徽省已经过近8年的工作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社区矫正人员数量增长迅速,在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社区矫正财政保障力度等方面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矫正法律制度还需要完善。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