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网首页  | 最新文章  | 在北京  | 在上海  | 在福建  | 在甘肃  | 在新疆  | 精华文章  | 图片报道  | 视频报道  | 分析评论  | 重要解读文章  |
  人权网 > 专题 > 特别报道 > 人权行动在中国 > 在北京
告诉你真实看守所:高墙内并没有《越狱》般剧情
作者: 仲昭举   发布时间: 2014-08-04 13:58:35   来源: 央视网
 

  “高墙”内是什么样?是的,你并没去过,但也许你曾用影视剧、小说的视角想象过那里。

  在美剧《越狱》中,彼此充满敌意的光头男人们,是暴力的代表,他交流的方式就是拳头;而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国家用枪与厚实的围墙将这里与外界隔绝,关押在那里的服刑者渐渐与社会脱节。总之,“高墙”内会被习惯性看作社会的边缘地带,甚至神秘感。

  而当从人权视角来看“高墙”时,影视中的夸张情节反而乏味了。看守所内的执法情况、被监管人员在这里的生活情况,成为了百姓和媒体关注的焦点。7月23日上午,央视网记者以及其他媒体同行,在公安部监所管理局的安排下,采访了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北京市第二看守所和通州区看守所,了解被监管人员在这里真实的生活面貌。

  “请注意保护被监管人员隐私”

  此行第一站是通州区看守所。从北京西城区西单地铁附近出发,一路上窗外的风景从大都市的繁华渐渐过度到乡间田野的宁静,到了通州区台湖镇行程已近1小时,车行几经弯折,最终抵达目的地。

  在临下车前,公安部监所管理局扶着人特意提醒记者们,采访时要注意保护被监管人员隐私,避免拍他们的面部,如果拍到了,在图片和视频对外发布前要进行处理。而这样的提醒,记者在这次采访中遇到多次。

  记者一行从大巴车下车,眼前的建筑庄重而宏大,以灰色调为主,通州区看守所于2009年落成,目前已成园区规模。

  看守所的大门为双开门设计,两道铁门不能同时开启,这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安全。第一道门开启后,警务人员及记者们进入,然后第一道门关闭,这时第二道门才能开启。如果有车辆进入,在两道大门之间区域的地面,还安装了检测装置,车辆是否危险可以一览无余。

  监控摄像头被安装在看守所各个角落,没有死角。记者在总监控室内可以看到各区域实时状况,通州区看守所讲解员告诉记者,总监控室24小时值班,警务人员在岗情况以及监区内的安全是监控重点。

  在看守所监区内,被监管人员所居住的监室面积20多平方米,一人一床,通常5到7人一室,设有独立卫生间,可以洗浴,每一个监室也建有室外活动场地。监室内张贴了被监管人员一日生活表、每日菜谱和被监管人员权利告知。

  记者采访这一天通州区看守所被监管人员的午餐是蔬菜炒肉,早上吃的馒头和稀饭,一周的食谱中每天都有肉。记者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采访时还看到外籍被监管人员的早餐中还准备了牛奶和汉堡。为了保证看守所内的饮食安全,食堂会留有样品,在冰箱内保存48小时,如果出现了饮食安全问题,便可以直接对食堂留样进行检测。

  除了食堂,看守所内被监管人还可以购买一些日常食品、用品。通州区看守所内提供30多种商品可供被监管人员购买,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记者注意到一听可乐卖三块钱,这一价格与超市基本一致。

  被监管人员在这里实行“一日生活制度”,早晨6点半起床,晚上10点休息,一天的生活非常规律。除了吃饭、室外活动等,被监管人员有了比在外界更多的时间读书、看报,晚上还可以看电视。“看守所内的生活是很安静的。被监管人员的生活中没有劳动、没有工作,监区图书馆的书会定期更新,不少人借书看,他们有了比外面世界更多的时间面对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过去的经历,想想今后到底想要什么。”通州区看守所讲解员告诉记者。

  “被限制自由的人是弱势群体,理应格外照顾”

  国家下如此大的力度改善监所内条件是为了什么?记者在这次采访中多次听到警务人员们强调,被监管人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被限制了自由,理应格外照顾。

  同行的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常健也认同加强保障看守所内被监管人权利,他表示这是彻底贯彻司法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对于在看守所内的被监管人,由于法院并未对其宣判,只是嫌疑人,除了限制人身自由外,要保证其他合法权利。

  记者在采访中和两位被监管人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张龙是北京市通州区人,因为今年6月份的一次酒驾,他刚刚被判刑半年。张龙30岁,个子不高,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告诉央视网记者他很想念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记者与张龙交流的地点是通州区看守所的心理咨询室,一位民警正在给张龙做心理咨询,他们正在做着一个小游戏,学名是箱庭疗法,咨询者可以从上百种物件中选择一些,摆放在沙盘上,而咨询师则借此帮助咨询者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渴望。张龙说他刚“进来”时,做过一次箱庭疗法,他摆了一些城市的建筑,但是没有人物在其中。这是他第二次做,他将自己的家人孩子放在了沙盘中,他终于明白自己最想要的“就是一家人过平淡的日子。”

  帮助被监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是看守所内民警的一项重要工作。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陈国庆介绍,北京市全局管教民警中具备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人数占比达到三分之一。看守所内建立被监管人心理评估标准体系和心理干预工作机制,被作为被监管人人身权利保障制度之一,为何如此重视?公安部监所管理局一处副处长刘鹏告诉记者,处在看守所内的被监管人精神压力很大,他们刚刚被限制自由,还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同时案件正在审理中,他们还需要应对庭审以及未知的审判结果,内心充满焦虑,在这种状态下的人非常敏感。

  除了帮助被监管人保持心态稳定,被监管人在看守所内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记者所面对的第二位被监管人名叫李峰,60多岁,今年6月份被判了死缓,即将到监狱服刑,他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度过了诉讼期。在与记者交流中,李峰就像一位普通老人,略显紧张,每说一句话都会微微停顿一会儿。李峰的身体并不好,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他告诉记者在看守所这段时间,医生每天都会送药过来。

  在被监管人一日生活制度表中,记者看到其中包括看守所医生每日上、下午到监室巡诊一项。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陈国庆介绍,北京市看守所全部实现医疗卫生社会化、专业化,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等社会医疗机构驻所提供24小时专业医疗服务。

  记者在采访的三个看守所中也看到了比较完备的医疗体系,以及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的驻所医生。北京市第二看守所还建立了三级综合医院,北京市各看守所的被监管人病情比较严重时,可以转院到北京市第二看守所救治,而治疗的费用也是北京市政府的财政预算拨付。

  “看守所管理方式走向警务公开透明”

  我国看守所工作显著进步,“躲猫猫”事件是一个重要节点。2009年2月,在云南晋宁县看守所内,24岁男青年李某在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头部受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李某还有4天就要结婚了,意外死亡事件一时轰动社会,网络和民间形成一股对看守所管理上的质疑声浪。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小彪表示,我国看守所管理制度的改革早已开始,而“躲猫猫”事件将监所管理现状放大了,引起了公众关注,此后可以看到我国监所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了。

  2009年4月,公安部党委为了落实宪法法律和政策要求,保证看守所执法管理,体现公平正义,对看守所工作进行了改革。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局长赵春光告诉记者,现在“看守所执法理念由以往服务刑事办案,转变为服务刑事诉讼。”看守所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依法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教育感化挽救在押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管理方式走向警务公开透明。

  赵春光介绍,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经申请可以参观看守所对社会开放活动。以北京为例,2010年以来,北京市监管场所先后接待4万余人次入所参观。2011年、2012年,北京市公安局先后接待19家境外媒体40名记者、47国69名驻华警务联络官参观监所。让看守所工作接受社会监督是保障被监管人合法权利的重要一环。

  让公众更多接触和了解到监所管理,有助于消减社会不了解和误解,当然这个过程还刚开始。现在看守所的警务公开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今后期待看守所内执法情况更加公开,让监所管理运行在阳光下。

分享到:
[打印本稿][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
中国人权
主编信箱:editor@humanrights.cn|关于我们|版权与免责声明
值班电话:13651236230
主办单位:中国人权研究会
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57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