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王超:推动发展权更好实现的亚洲实践

2025-10-14 10:01:31来源:《新湘评论》2025年第19期作者:王超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推动发展权更好实现的亚洲实践

王超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权是不可剥夺的人权。亚洲在发展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四大文明古国中亚洲独占其三。在近代,亚洲许多地方饱受殖民压迫,错失发展机遇。时至今日,亚洲大多数国家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突出。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各国在经济、安全、文化诸领域展开广泛合作,积极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亚洲各国共迎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以普遍安全摆脱安全困境,以多边合作超越霸权稳定,以共同繁荣替代“中心—边缘”结构,持续推动发展权更好实现。

  以普遍安全为前提,推动可持续发展。安全问题长期阻碍亚洲的和平发展,领土争端、民族冲突和宗教纷争此起彼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深度交织,再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舆论干扰乃至武力干涉,亚洲一度深陷区域安全困境。中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型安全观,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思路,为亚洲维护和实现普遍安全注入了信心。在理念层面,亚洲国家逐渐摒弃“绝对安全”迷思,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化为区域共识。在制度层面,亚洲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多边机制积极建构政治互信,努力实现普遍安全。亚洲虽然还面临不少安全挑战,但安全韧性已经得到增强,安全共同体持续形成,为区域多边合作扫清了障碍。

  以多边合作为路径,促进协同性发展。亚洲以平等、互补、灵活的合作策略破解发展壁垒,形成协同增效的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多边主义的协同发展道路。一是开展平等合作。通过保障中小国家的实质性话语权,平等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亚投行借助“基本投票权+股权投票权”机制平衡大小成员国利益,打破了仅按出资比例分配投票权的纯粹资本逻辑,确保中小国家在关键决策中不被边缘化。二是开展互补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注重发挥不同区域的禀赋优势,通过原产地累计、关税互惠等机制降低区域合作成本,实现了产业链的深度协同。三是开展灵活合作。“一带一路”合作坚持“一国一策”,聚焦发展中国家多元诉求,根据各国发展需要灵活调整合作内容与节奏,实现资源动态适配。面对美国“脱钩断链”压力,中国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彰显出亚洲多边合作的抗压性能。

  以共同繁荣为导向,实现普惠性发展。联合国发布的《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球人类发展进程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放缓。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区域发展鸿沟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亚洲各国以实现共同繁荣为目标,推动实现普惠性发展。“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聚焦减贫与发展,先后支持开展数百个惠民项目,其中“丰收澜湄”项目集群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甘泉行动”建成的供水示范点使1万以上人口受益。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发展成果共享,推动不同空间区域均衡发展、代际可持续发展和主体间包容发展,促使亚洲各国迈向共同繁荣。

  发展永无止境,发展权的实现没有终点。亚洲从自身发展现状出发,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合作谋发展,持续实现各国的发展诉求,推动亚洲迈向共同繁荣,为全球人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经验与借鉴。当今世界不稳定因素增多、新老问题深度交织,亚洲需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发展权主流化,促进发展权更好实现。

  (作者系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