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郑璇:搭建无声世界残健融合的桥梁 保障听障群体基本权利

2025-09-29 09:35:13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作者:郑璇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国际聋人日。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国家卫健委官方数据显示,“据推算,我国约有2.2亿人患有听力损失,60岁以上人群听力损失现患率约为45%。”

  尽管现代科技持续进步,但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助设备仍难以完全消除听力残疾人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沟通阻碍,手语、唇读等视觉沟通方式在其沟通中具有重要意义。手语是听力残疾人使用的特殊语言文字,尤其在听力残疾儿童无障碍获取信息过程中,手语作为视觉空间语言发挥着关键作用。

  手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听力残疾人语言文字权益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残疾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实现“平等、融合、共享”的重要手段。

  2006年,联合国颁布的《残疾人权利公约》规定,残疾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缔约国应为学习手语提供便利。

  在世界聋人联合会所倡导的相关活动中,历年主题大多将“手语”与“权利”相关联,例如“有了手语权,我们孩子就能行(With sign language rights, our children can)”“手语权利人人享(Sign language rights for all)”“拥护手语权利(Sign up for Sign Language Rights)”等。2024年,世界聋人联合会发布的《关于聋童家庭手语权利的立场文件》指出,聋童享有使用手语的权利,实现这一权利对于保障其教育权、健康权和福祉至关重要,为此,聋童家庭及其照护者应获得相应的支持。

  我国作为《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缔约国,多年来始终以实际行动保障听障群体的权利,为保障听障群体的手语使用权而努力,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制定与规范发布

  我国先后颁布《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及《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出台《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呼号、入队誓词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入团誓词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国家通用手语水平等级标准及测试大纲》等多项语言文字规范,为手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出版了《国家通用手语词典》《美术常用词国家通用手语》《物理常用词国家通用手语》《疫情防控应急手语100句》等多部工具书,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通用手语规范标准体系,使数百万听力残疾人受益。

  2. 学术研究与教育培训

  2010年7月,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共同成立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这是我国首个专注于残疾人语言文字研究的国家级机构,也是主导研发国家通用手语方案的核心力量。2023年,该中心编写出版国内首部研究国家通用手语的专著《国家通用手语探微》。2025年5月,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等部门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此外,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国家通用手语课程,成立学生手语社团;各地通过举办国家通用手语培训班培养推广骨干力量,并积极开展“手语进校园”“手语进社区”等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3. 无障碍支持与社会服务

  在信息无障碍领域,我国积极推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领域的手语信息服务建设。从中央到地方的众多新闻节目增设手语播报板块,使听障群体能够及时获取新闻资讯;部分公共服务网站提供手语视频引导,方便听障群体办理业务。在手语翻译方面,各地逐步组建专业的手语翻译服务团队,为听障群体在就医、法律诉讼、政务办理等场景下提供翻译支持。同时,医院、法院、政务服务中心等一些公共场所,配备了手语翻译设备或安排手语翻译人员,以保障听障群体顺利进行交流并表达自身需求,助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我国在保障听障群体手语权利方面的积极作为取得显著成效,不仅为听障群体营造了更优的语言环境,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同时也为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和维护听障群体的手语权利提供了窗口。

  作者介绍:郑璇,女,自幼失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导,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世界聋人联合会学术顾问,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成员,国家手语和盲文工作专家组成员。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