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张永和:触摸中国式现代化的脉搏,从新疆棉田到世界衣橱

2025-09-23 14:55:17来源:SWUPLHRI微信公众号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和教授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上就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问题接受采访。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很伟大的命题,也是人类文明在中国的一种重要体现。”张永和教授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后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张永和教授以敏锐的学术眼光,捕捉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脉搏。

  现代化:可触摸的社会变革

  在张永和教授看来,伟大的命题必须有一些可触摸的面和点。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工作、生活、生活质量等方方面面的一种现代样态,它需要被具象化、被感知、被体会。现代化不是远在天边的宏伟蓝图,而是近在眼前的具体实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现代化的缩影

  张教授特别提到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调研所见。那里的发展过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尤其是农业现代化的生动体现。“现在整个的纺织,包括棉花的,从一颗种子到织成布最后做成衣服,整个这个过程都是现代化的,都是完全机械化。”这番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化产业链条。

  想象一粒棉花种子在新疆广袤土地上的旅程:它被播进土壤,在精准灌溉下生长,成熟后被机械化采摘,经过自动化加工,纺成纱、织成布,最终制成服装。这个过程的每一步都印着现代化的足迹。

  这种全链条的机械化不仅提高了效率,更解放了劳动力,让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价值的工作——这本身也是人权保障的体现。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张永和教授强调:“很多的现代化的进程和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把它描述透,把它讲好。”这句话道出了时代的需求——中国需要讲述自己的现代化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有着自己特色和路径的探索。从新疆棉田的机械化生产,我们看到了这种特色现代化的具体形态:它是“务实而高效的”,是“全面而细致的”,是“以人为本的”。

  当我们身穿一件来自新疆棉的衣物,或许不曾想到,这背后是一个伟大国家的现代化征程。从一粒种子到一件成衣,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每一个环节中悄然发生,编织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明图景。

  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可触摸、可感知、可体会,正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悄然绽放。

  作者简介:张永和,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