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柳向辉:实干浇灌幸福花 同心共筑发展梦

2025-09-19 09:12:17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实干浇灌幸福花 同心共筑发展梦

中建八局土木公司副总经理

柳向辉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下午好!

  非常荣幸与各位相聚于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共同交流中国企业在非洲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成果,携手展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美好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作为中国建筑旗下的排头企业,中建八局自1984年走出国门,40年来始终以铁军精神深耕海外,经营足迹遍布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刚果(布)、马达加斯加、喀麦隆、埃及、加蓬等多个非洲国家和地区,推动生产经营与社会履责相互促进,持续拉动当地经济、促进行业进步、增进民生福祉,提升非洲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企业形象,展示中国建造、中国友谊与中国精神名片,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

  一、以基建为脉,畅通非洲发展动脉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始终以高标准打造“连心港”“致富路”“友谊桥”,为非洲打通区域联动的关键节点。

  在阿尔及利亚,国际机场项目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提升至1800万人次,成为北非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让非洲与全球的连接更高效;在吉布提,多功能港口的投用使货物吞吐量增长30%,带动周边2000余人就业,昔日的小渔村蜕变为区域物流中心;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全线贯通后,首都布拉柴维尔至港口城市黑角的车程从7天缩短至6小时,沿线农产品外销效率提升50%,直接拉动3个省份的经济增长;莫桑比克N6公路不仅以精湛工艺斩获鲁班奖(境外工程),更让当地农民的腰果、棉花等特产“出山进城”的时间缩短近一半,沿线数千农户因此脱贫。

  截至目前,我们在非洲建成的公路、铁路和岸线码头累计超1500公里,这些工程如同毛细血管,串联起城市与乡村、资源与市场,为非洲国家的区域一体化和持久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以精品为基,赋能城市功能跃升

  我们深度对接非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既建“大国重器”,也筑“民生暖房”,让城市功能与百姓生活同步升级。

  在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被誉为“新时代的金字塔”,其中385米高的标志塔成为非洲第一高楼,不仅刷新了城市天际线,更引入智慧交通、绿色建筑等理念,为埃及打造了现代化都市样板;非盟会议中心作为中国援非的标志性工程,每年举办超50场国际会议,成为非洲国家共商发展大计的 “外交客厅”;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总部大楼作为东非第一高楼,集金融、办公、商业于一体,带动了当地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同时,我们更注重“小而美”的民生项目:莫桑比克贝拉医院的建成运营,极大提升了周边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中刚友好医院配备先进医疗设备,填补了刚果(布)东南部专科医疗的空白;马达加斯加图里亚堤坝筑牢防洪屏障,守护着数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万亩农田的丰收希望;加蓬利博维尔学校的建成,让2000余名儿童告别了 “露天课堂”。这些建筑不仅是工程,更是承载着非洲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空间”。

  三、以技术为桥,助力产业能力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始终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与非洲实际结合,推动当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在超高层建造领域,我们将“钢结构滑移”“BIM技术应用”等核心技术引入埃及新首都项目,培养了首批掌握超高层施工技能的非洲工程师;在绿色建筑领域,阿尔及利亚机场的光伏幕墙技术、吉布提港口的雨水回收系统,为非洲可持续建筑的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在建筑工业化方面,我们与600余家非洲上下游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通过技术培训和流程优化,帮助当地企业将施工效率提升约25%。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及“鲁班学院”——这是中国在当地设立的首所教育公益机构。近年来,我们累计开展60余场培训,覆盖4000余人次,从钢筋绑扎到工程管理,从安全规范到质量标准,手把手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技术团队”。如今,许多学员已成为当地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用学到的技能支撑起家庭的希望。

  四、以就业为翼,托举民生幸福梦想

  “让当地人有活干、有钱赚”是我们履责核心。通过属地化经营,我们努力让非洲民众在项目建设中共享发展成果。

  目前,我们在非洲项目的属地化率近80%,直接雇佣当地劳务人员超1万名。在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项目中,属地员工月薪较当地平均水平高出20%,不少家庭通过务工实现了“从茅草屋到砖房”的转变;在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项目中,我们为当地青年提供“学徒制”岗位,200余名年轻人经过6个月培训后正式上岗,从此有了稳定收入。

  除了直接就业,项目还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莫桑比克N6公路沿线兴起了20余家餐馆、汽修店;吉布提港口周边的渔民转型为物流司机、仓库管理员,收入翻了一番。正如当地工会负责人所说:“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工程,更是让我们靠自己双手致富的机会。”

  五、以文化为纽,筑牢中非友谊根基

  民心相通是最深层的相通。我们通过文化交流与公益行动,架起中非人民相互理解的桥梁。

  三年来,我们开展了140余场跨文化活动:在“中华文化日”,当地民众学写毛笔字、体验包饺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中非青年工匠交流营”,非洲学徒与中国师傅结对子,在技艺切磋中结下兄弟情谊;在“建证幸福”开放日,工地向社区居民敞开大门,孩子们戴上安全帽参观智能建造设备,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向往。

  公益行动同样温暖人心。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州,我们不仅参与了埃塞MKT道路建设,更在施工期间用水车从几十公里以外为属地居民送水、送物资;在埃塞MKT公路施工期间,当地居民多次被毒蛇咬伤,右腿肿得发紫,两道齿印渗着黑血,呼吸微弱。我们紧急驱车三小时去最近的医院,帮助其脱离生命危险。当村民来营地捧着蜂蜜道谢时,我们深知,这跨越国界的守望相助已在这片红土地上扎下了深厚的情谊之根;在马达加斯加飓风过后,我们第一时间参与灾后重建;在喀麦隆偏远山区,我们捐赠的图书、文具让孩子们的书包变得沉甸甸;在莫桑比克干旱季节,我们的水车为村庄送去救命水……这些点滴付出,让“中国朋友”的形象深深扎根在非洲民众心中。

  未来,中建八局将继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深耕非洲市场。我们将以更优质的工程筑牢发展根基,以更共享的技术激活内生动力,以更贴心的民生行动增进民众福祉,与非洲各国携手共担责任、共享成果、共创未来。

  谢谢!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