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王文|打造面向2050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创繁荣、和平、可持续的未来

2025-09-11 09:27:19来源: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打造面向2050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创繁荣、和平、可持续的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

王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在这么重要的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上发言。这是我第5次来埃塞俄比亚,也是自2019年以来第一次来非洲。

  上一次在亚的斯亚贝巴国际机场转机,我把电脑忘在了座位上,直到转机安检时才发现,赶紧回头去找。但当时那架航班已挪移到另一个机位。我至今仍感谢一位非洲小哥的热情与友好,他看到我很着急,于是主动开着机场摆渡车带着我在机场跑道里狂奔,最终追上了航班、找回电脑。这样的经历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吧。我把这段惊险的经历写成了一篇题为《非洲有许多中国可学之处》的文章,发表在中国发行量很大的《环球时报》2019年10月8日评论版上。

《非洲有许多中国可学之处》一文英文版刊发在《环球时报》2019年10月8日评论版。

  我说这个故事,除了感谢外,更想表达的是,中国人与非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紧急时刻有天然的、相互帮助的传统与基因。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非一直在互帮互助,我们应该以更长远的眼光,以2050年的恢弘视野展望中非关系,推动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国已确定了2050年战略发展目标,届时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非洲大陆亦在非盟《2063年议程》引领下迈向复兴高潮。这双宏伟愿景的历史交汇,铸就了打造面向2050年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历史逻辑与时代必然。

  全球格局的深刻变革进一步强化了中非合作的必然性。至2050年,中国将崛起为全球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领跑者,经济总量逾40万亿美元,治理体系、经济实力及文化软实力实现全方位跃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愿意自信地说,2050年,中国应该是全球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2050年非洲人口将达25亿,占全球四分之一,青年群体超60%,劳动力红利持续迸发。这片“未来之洲”将是全球变革与发展的核心引擎。

  2050年,更强大的中国,不会重复霸权之路。相反,我们希望携手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尤其是与非洲的合作,中国希望能够全力打造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

  双方合作高度源自2050年战略的深度互补与互需:中国作为成熟现代化强国需非洲资源与市场维持经济活力,非洲则倚重中国资本、技术及工业化经验突破发展瓶颈。这一“能力”与“潜力”的交融,使非洲成为“一带一路”自然延伸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卓越实践区。

  中国始终是非洲最真诚可靠的伙伴。

  面向2050年,中非命运共同体将呈现七维图景:

  一是引领南南合作与全球治理变革。

  中非携手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全球经济规则制定、气候变化谈判、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与代表性。2050年,已成为南南合作“黄金标准”的中非合作,应该打造出一套能够为所有“全球南方”国家都能够效仿与借鉴的发展模式与方案。

  二是构建高度互补的韧性共同市场。

  中非合作论坛25年来,中国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16年,双边贸易额增长27倍,2024年约3000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存量增长超80倍,已达400亿美元。

  我估计,2050年,中国与非洲的双边贸易额能够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存量将超过1000亿美元。

  三是实现智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企业援建多座大型数据中心,5G技术广泛应用于非洲智慧城市;绿色能源方面,合作光伏装机超1.5吉瓦,惠及百万家庭;航空航天方面,为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发射气象或通信卫星,为非洲国家提供空间技术以及人才培养。

  非洲将人工智能定位为实现非盟《2063年议程》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引擎。目前非洲已成为全球AI应用增速第二的地区。截至2024年,中国AI产业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连续多年增速超20%。麦肯锡2025年报告指出,生成式AI每年可为非洲创造610亿—1030亿美元经济价值,大幅提升农业、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服务效能与普惠性。至2050年,非洲数字经济规模将达7120亿美元。

  四是打造高度互联互通的立体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PIDA)深度融合。10多年来,中国企业累计在非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额超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4000亿美元,建设10万公里公路与逾1万公里铁路。共建覆盖整个非洲大陆的高速铁路网、现代化港口群、区域航空枢纽及骨干数字网络。

  蒙内铁路的成功模式将在非洲复制升级,形成连接非洲内部、贯通欧亚、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经济动脉。能源合作聚焦清洁电网、可再生能源基地及关键矿产可持续开发,保障双方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

  未来将深度对接非盟《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PIDA)》二期项目,推进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及航运网络联通,通过“一带一路”与非洲自贸区(AfCFTA)战略耦合,推动全非一体化进程,减少非洲基础设施赤字,最终在2050年前实现非洲“每个主要城市之间都有高速公路相连、每个国家都有现代铁路”的盛况。

  五是建设韧性协同的产业链与共同市场。

  目前,中国已经和15个非洲国家建立了产能合作机制,同非洲国家合作建设了20多个工业产业园。比如,在埃塞俄比亚的华坚产业园,就做得非常成功。在全球价值链深度重组中,中非共同打造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高度协同,非洲从原材料输出地转型为现代工业重要参与者与全球价值链关键环节。我希望,2050年,中国能够在非洲建设超过50个工业产业园。

  六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绿色转型。

  中国始终是开辟减贫新路径的重要贡献者。目前,中国已在非洲实施了47个减贫和农业项目,培训近1万人次的农业人才,推广近400项先进适用技术,惠及非洲100多万小农户。中国还在非企业实施了320个社会责任项目,超1万个村落社区受益。

  未来中非将强化农业现代化合作,将最新农业科技、卫星遥感、节水灌溉、绿色农业创新等更多引入非洲,最终破解粮食安全困境。我的期待是,2050年,非洲将全面消除贫困。那时,在非洲,将找不到一个绝对贫困的民众。

  七是推动中非文明互鉴的升级。

  目前,非洲年均来华留学生已超过10万人。中国在非洲的“鲁班工坊”已有近20个;“孔子学堂”有60多个,每年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超过1.5万人次。我所在的全球领导力学院、丝路学院在非洲招生也逐年提升。

  我的想法是,在2050年,非洲年均来华留学生能否达到50万。中国与非洲深化联盟、大学机制化合作,推进治国理政经验互鉴,为多元文明共存的全球治理树立典范,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植新生代心灵。

  总而言之,展望2050年,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创举。实现2050年宏伟蓝图,需要攻坚克难的行动自觉。

  当2049-2050年的历史时刻降临,中非将并肩向世界宣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绝非空想,而是智慧与汗水铸就的伟大现实!我相信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原标题:【非洲演讲】2050年中国成世界最强国家,非洲会怎样?)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