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蒋建国
(2025年8月22日 亚的斯亚贝巴)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我们携带着《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飞越近万公里,同人权领域的新朋旧友,相聚在“非洲屋脊”上的千年古国,一起探讨中非人权发展事业,感到无比喜悦。这里,我谨代表中国人权研究会,对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的举行表示衷心祝贺,并向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非洲文明与中华文明同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源流,凝聚着人类历经沧桑后的文明洞见。中非人民同为珍视和平与发展的挚友,有着争取民族独立、自主发展的共同历程和历史记忆。为实现人的尊严与价值,双方始终风雨同舟,以真实亲诚之心共谋发展。
习近平主席指出:“经过近70年的辛勤耕耘,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当前,中非关系进入共筑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新阶段。去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对人权交流合作事项作出前瞻性部署,为中非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提供了明确遵循。那么,我们创办“中非人权研讨会”,以“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携手实现发展权”作为首届会议主题,正逢其时、正合公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人权普遍性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形成了当代中国人权观,成功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保护人权,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基础,是通向人类幸福生活的正道坦途。
当前,中非共同面对的是一个并不太平的世界。你看,枪炮之声依然不绝于耳,贫困、饥饿、不平等状况还在不断加剧,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受阻,全球仍有6.73亿人挣扎在饥饿线上。特别是个别西方国家长期以“独食者”姿态剥夺践踏人类发展权,成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最大破坏者。中国作为发展权的坚定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我们始终主张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我们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自主发展道路;我们始终维护多边主义以破解全球发展困局,推进国际社会跨越合作鸿沟,为各国普遍共享发展权创造切实可行的积极条件。我们坚决反对个别西方国家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有句古语:“君子见几而作”。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已然不可阻挡。随着全球南方卓然壮大,全球人权治理必将孕育新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六大主张和“十大伙伴行动”,为中非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在此,我根据《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中阐明的发展权思想,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以持续发展为要务,夯实人权保障根基。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发展是提升人权保障水平的关键。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之际,中非应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内深化合作,助力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为协调增进各项人权保障夯实根基。
第二,以共同安全为基础,守护人权发展环境。以安全守护人权,是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理念。中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伙伴关系,既有利于为维护具体人权创造安宁环境,也能够为动荡的国际人权格局注入更多确定性。
第三,以人文交流为平台,厚植人权文明底蕴。中非拥有古老的文明传统,应当坚守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全球文明倡议结出更多硕果。中国人权研究会倡导成立“中非人权研究合作网络”,以促进中非开展人权文明交流互鉴。
第四,以实践行动为导向,共创人权事业辉煌。人权事业的持续繁荣,有赖于各方切实有效行动。当发展权从抽象概念变为了赞比亚的智慧村庄,变为了照亮埃塞俄比亚咖啡农作坊的光伏板,变为了首位尼日利亚女火车司机,中非人权合作的初心已在其中熠熠生辉。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习近平主席强调:“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今日之中国,正坚定不移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今日之非洲,正朝向非盟《2063年议程》确立的目标稳步迈进。期待中非携手同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希望各位嘉宾深入研讨,为中非人权事业的共同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