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乌兹别克文版首发式上的致辞
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蒋建国
(2025年8月19日 塔什干)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在“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与大家共同见证《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乌兹别克文版的首发式。
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人权研究会,向各位来宾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这本书的翻译出版和首发式付出辛勤工作的乌兹别克斯坦国家人权中心、乌兹别克斯坦出版印刷社、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以及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的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再次踏上这片与中国丝路情缘源远流长的土地,我倍感亲切。去年7月,我率团第一次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当时,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副议长、国家人权中心主任阿克马尔·赛义多夫先生表示,自己反复阅读了《论述摘编》俄文版,对书中阐释的观点高度认同,正在加快推进《论述摘编》乌兹别克文版的出版。一年后的今天,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论述摘编》乌兹别克文版首发式在这里举行,我感到由衷的欣喜。
中乌自1992年建交以来,秉持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合作日益广泛。近十多年来,在习近平主席与米尔济约耶夫总统的战略引领下,双边关系蓬勃发展,合作根基不断筑牢,在人权领域的交流更加密切,形成了一系列历史的、现实的及理念的共鸣。历史上,中乌都将人的福祉与尊严置于文明发展的核心,儒家“民本”思想与中亚“惠民”治国传统均以民生安定为治理遵循,丝绸之路时期的商贸互通为满足两地民众的生存需求创造了优良的条件。现实中,中乌都在寻求民族的发展与复兴,乌兹别克斯坦开启的改革发展征程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的宏大目标,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深刻契合。理念上,中乌都坚持发展导向的人权观,强调权利行使需实现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协同发展,也都主张各国应当根据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人权保障模式。因此,《论述摘编》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发行,是在历史相通、现实联通、理念贯通的土壤上,进行的一场关于人权的对话与互鉴。
《论述摘编》分为九个专题,系统收录了习近平主席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21年10月30日期间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等160多篇,集中展现了习近平主席关于人权的深邃思考与厚重积淀。目前,该书已经翻译出版了13个语种向全球发行。贯穿《论述摘编》的主线,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体现在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人民性”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核心要义。习近平主席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国家治理的奋斗目标,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主体地位始终贯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中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根本动因。
第二,体现在平等共享的制度安排。习近平主席强调,“人权不是一部分人或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而是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普惠性人权”,要求“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国人权发展将平等共享作为核心价值,建立了以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权利公平为主要原则的立体式人权保障体系。中国56个民族团结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男女比例基本均衡,“数字适老”等举措有力弥合数字鸿沟,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已高达99.5%。
第三,体现在公平正义的国际担当。当今世界并不缺乏人权话语,但却深陷人权政治化、武器化之困。面对这种局面,习近平主席鲜明主张,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呼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人权发展道路的权利,倡导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还是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建设,习近平主席都在以兼容并蓄、协商共治的态度,为世界人权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简而言之,《论述摘编》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结晶,是一部凝聚深厚人民情怀、蕴含丰富治理智慧、关怀全球人权治理的权威著作。该著在乌发行不是为了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希望为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观察和感知中国人权打开一扇新的窗口,搭建一座中乌知识界和民众间相互理解的桥梁,激发思想的对话与交流。
我想指出的是,这本书出版之后的3年多里,习近平主席还发表了许多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讲话和文章,未能来得及收入这本书里;我们将会在今后作进一步的总结提炼,届时将与朋友们继续分享。
各位来宾,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为两国关系注入新动力,中乌两国将依据“中国—中亚精神”,深化高质量合作,将千年丝路情谊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新动能,携手构建更加富有内涵和活力的中乌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权研究会将继续深化与乌国家人权中心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在人权课题研究、图书出版、教育培训及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开展交流互动。
我们希望以这次《论述摘编》乌兹别克语版出版发行为契机,中乌两国人权文明互鉴和人权交流合作之花常开,助力两国人民携手共创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