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朴素却深远的理念如今已在中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是通过书本或其他媒介,而是在浙江安吉余村这片土地上,用脚步、用镜头、用心真正体会到的。
我的中文名叫王慕林,来自埃及,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从初来乍到时的好奇,到如今已将这片土地当作第二故乡,我见证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也亲历了乡村的巨变。尤其是近年来,我越来越关注中国的生态发展与乡村振兴,而“两山”理念正是其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部分。
余村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这个曾因“卖石头”而富,也因环境污染而痛的村庄,在2005年迎来关键转折。那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调研,当得知村里正在关停矿山、恢复生态时,他说出了那句历史性的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这句话,为余村,也为中国众多乡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0年,我作为记者来到余村采访,那里短短一周的时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来到村里第一家农家乐“春林山庄”,跟着老板做了一整天“店小二”。从早上洗菜、擦桌子,到中午帮客人点菜、端饭,再到下午打扫卫生、整理后厨。看起来都是很普通的工作,但正是这些细节让我真正走进了村民的生活。那天我一边干活一边和老板娘聊天,她告诉我:“以前我们靠卖石头挣钱,山都被挖空了,后来环境变差了,才知道那种发展不可持续。”
我站在余村“两山会址公园”的纪念碑前,心中百感交集。这不是一条简单的发展路,而是一条需要勇气和智慧的路。村民们一开始也担心关停矿山会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但他们最终选择了相信长期的绿色发展。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对的。
现在的余村,四季如画。春天,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葱葱;夏天,游客在潺潺溪水边嬉戏;秋天,落叶缤纷,茶园金黄;冬天,山间民宿温暖如家。这里不仅生态恢复了,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通过发展民宿、农家乐、文创产品和生态旅游等产业,余村从一个“脏乱差”的矿区村,变成了全国有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余村的每一天,我都被这里朴实幸福的生活细节感动。比如一位老奶奶在自家门前晒竹笋干,她热情地邀请我尝一口,还用带着当地口音的普通话跟我聊起过去的日子;比如村头小超市的老板说自己以前是矿工,现在靠旅游生意也过得很好;再比如有天夜里,我住在山上的一间小民宿,房东放了一张竹编的凉席,天花板上挂着手工灯笼,远处还有虫鸣声……这不是奢华的酒店,但却展现了一种特别真实、特别接地气的宁静生活。
那一周的采访,我拍成了一个短视频。在视频里,我讲述了余村的转变,也展示了村民们的真实生活。我用普通话讲解,配上阿拉伯语字幕,希望让更多中东地区的朋友了解中国农村的真实模样。视频上线后收到了很多外国网友的留言,不少人说:“原来中国乡村这么美!”也有人问我:“是不是为了拍摄而特意装饰的?”我回答:“没有,这就是余村日常最真实的样子。”
我一直相信,真实的力量最打动人。余村的魅力在于它的质朴、努力和坚持。它的发展路径值得世界很多国家学习和借鉴。
“两山”理念并不只属于余村,而是整个中国正在践行的发展理念。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乡村,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重视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发展方式。
作为一名外国人,我很荣幸能够亲身走进“两山”理念的起点,并用自己的方式传播这份理念,讲述我所看到、经历并深受感动的故事。正如我在短视频中所说:“从‘卖’石头到‘卖’风景,这是一个村庄的选择,也是一个国家的智慧。”
未来,我还会走进更多中国的乡村,去探访那些在“两山”理念引领下悄然发生转变的地方。我希望继续用镜头和语言记录这场正在发生的绿色蝶变,也希望这份绿色理念能够穿越国界,影响更多地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是来自中国的理念,更是对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提醒。而我,将一直是这个绿色故事的传播者和见证者。
(作者:〔埃〕王慕林,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外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