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中拉共绘人权治理合作新图景

2025-08-01 09:39:12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赵安琪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7月25日,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举办,来自中拉20个国家的人权领域官员、专家学者参会。主办方供图

“全球南方国家应携手突破西方在人权领域的‘话语霸权’,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全球南方诉求,构建更加多元、平等的人权治理体系。”阿根廷拉努斯国立大学当代中国研究课程主任古斯塔沃·希拉多在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上的发言道出了在场数十位中拉人权专家的共同心声。他们认为,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中拉合作正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新范式。

在当前全球人权治理体系深刻调整的背景下,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于7月25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本次圆桌会以“中拉命运共同体与人权事业发展”为主题,共有来自中国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0个国家的130余位人权领域官员、专家学者、社会组织、智库与媒体代表参会。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人权理念,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的中国实践成为场内外讨论的焦点。

共谋尊重理解:在人类尊严中找寻共识

当今国际人权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一方面,全球发展日益面临结构性挑战,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另一方面,多边主义仍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共识与方向。在此背景下,圆桌会首日聚焦“人类尊严”这一根本议题。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常务副校长塞萨尔·马丁斯指出,本届圆桌会致力于探讨如何构建促进人类相互理解与尊重的路径与机制,确保每一个人,无论其出身、族群背景或思想方式,都能够平等地享有应有的尊严与权利。

7月25日,巴西圣保罗,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举办期间,中国人权研究会副秘书长王琰文(中)与 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余鹏(右)等中外嘉宾交流。主办方供图

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余鹏表示,中拉面积占全球约1/5、人口占全球近1/3,是世界格局中日益增长的两支重要力量,更是引领全球南方合作的中坚力量。

尼加拉瓜国民议会土著、非洲裔和自治区事务委员会主席莎伊拉·唐斯表示,尼加拉瓜将以本届圆桌会为契机,与中国及其他拉美国家一道,共同捍卫主权、和平和人民的尊严。

格林纳达国家赔偿委员会主席阿利·吉尔从历史角度出发,指出巴西作为殖民历史深重的国家,其土地曾见证原住民被驱逐、非洲奴隶被剥削等惨痛过往,“在这样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讨论人权,提醒我们必须正视历史,才能共同迈向更公正的未来”。他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与人权保障密不可分。中国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医疗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愿同中国在人权领域深化交流合作。

无国界人权组织主席胡安·莫拉加表示,本届圆桌会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应成为推动系统性变革的契机。莫拉加指出,全球在兑现对弱势群体承诺方面仍面临巨大缺口,唯有各界携手,形成共识,采取实质行动,才能为那些人权受到威胁的群体提供切实保障。

共建治理格局:在合作中追求公平正义

面对全球发展结构性困境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拉国家都在思考人权治理的新方向。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全球人权治理的秩序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当前更需强化对多边主义与可持续人权合作机制的推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莫纪宏表示,当前全球发展面临重重挑战,个别国家依然固守霸权主义思维,真正意义上的多边主义国际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在人权保护领域,矛盾与分歧依旧突出,全球人权治理秩序仍不完善。正因如此,国际社会亟需重申并加强对全球人权治理的重视与推动。

“当前国际人权事业既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国唯有团结协作,才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中国人权研究会副秘书长王琰文表示,各方应倡导对话而非对抗,通过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解决分歧,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反对滥用人权议题干涉他国内政,进而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中国同拉美各国都是全球南方重要成员,独立自主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发展振兴是我们的天然权利,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认为,中拉在人权保障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要加强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深化人权理论研究,吸收彼此所长,构建更契合本国实际的人权保障体系。

莎伊拉·唐斯从“主权”视角出发,提出了对真正人权的深刻理解。她指出,任何人权的实现都离不开独立的国家主权和和平环境,强权国家口中的“人权”常常掩盖了持续殖民性压迫的现实。她认为,公共教育、普惠健康、社会包容等制度建设,才是人权的具体体现。捍卫这些权利,需要以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回应外部干涉与歪曲叙事。

在具体实践层面,中国国家电网巴西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经理安妮·德阿莫林分享了中企在当地人权治理中的实践经验。她说,正是通过政府、企业与民间组织的多方对话与协作,才能形成真正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这种多元参与的机制对构建区域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共促发展合作:在现实改善中落实人权理念

在当今全球面临不平等、冲突和发展失衡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如何真正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落实到全球治理实践中,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答的课题。多位与会代表在会上强调,真正的人权不仅在于制度宣言,更在于改善现实生活、回应人民关切,体现在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保障的可及性上。中拉双方正通过务实合作,推动人权从理念走向现实。

7月25日,巴西圣保罗,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发布《中拉人权交流合作圣保罗共识》,并宣布启动“中拉人权研究合作网络”。主办方供图

安第斯议会议长古斯塔沃·维拉表示,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发展、和平与人权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维拉表示,安第斯国家始终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推动地区一体化建设,并期待通过共享价值理念深化对华合作。维拉特别提到,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本地区提供了重要参考,也给地区民众带来信心与希望。

来自阿根廷的南方共同市场议会人权委员会主席维多利亚·佩雷兹从“生活化人权”的视角出发,提出人权应根植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她指出,真正的人权保障体现在人们是否拥有体面的住房、稳定的工作、健康的饮食与环境、可及的医疗和教育服务。她指出,中国通过持续发展摆脱数亿人口的极端贫困,不仅实现了对人类尊严的实质性保护,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面向未来的新方向。

“中拉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双方在人权领域的互动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中国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汪习根指出,中拉已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逾200个基础设施项目,创造了上百万个就业岗位;中拉卫星合作成为高科技领域南南合作的典范;2024年中拉双边贸易额已突破5000亿美元,较2000年的125亿美元增长40倍。“中拉发展合作正实现从传统物质援助向数字空间、智能时代的系统性跃升,为人权保障注入更多现实支撑。”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