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真实巴西》网站7月25日报道,7月25日,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发布《中拉人权交流合作圣保罗共识》,这份文件确立了反思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和行动。
文件由来自中国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会议期间,与会者不断提及,人权议题不应再被用作政治议程来为攻击和制裁辩护。
文件未点名具体国家,但也谈到了西方干涉和人权工具化问题。文件指出:“我们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滥用人权议题干涉他国内政。”
据报道,签署文件的国家强化了这样一种认知:“各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要依据自身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和人权保障模式。”
在此意义上,圣保罗共识强调,“坚持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共同推进、相互协调”,同时指出,应为人权发展创造“和平安宁的环境”。
报道称,如果说在官方文件中提出的批评是以外交辞令呈现的,那么与会专家和官员的发言则在谴责外国干涉和要求历史赔偿作为新的人权议程支柱方面更为尖锐。格林纳达国家赔偿委员会主席阿利·尼绍尔·萨利姆·吉尔说:“殖民国家通过榨取致富,我们却变得贫穷。我们要求对原住民和非洲人民进行赔偿。”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秘书长王琰文表示,当前,国际人权事业既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国唯有团结协作,才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
尼加拉瓜国民议会议员莎伊拉·纳塔莎·唐斯·摩根认为,必要的合作模式需要“与那些历史上包括殖民、奴役和武力征服人类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国家模式形成对比,时代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圣保罗共识还指出,当今世界应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维护全球公平正义,“倡导各国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
除了达成这一共识文件,会议还宣布启动“中拉人权研究合作网络”,促进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人权领域开展合作研究。(编译/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