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9月9日至10月11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7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作为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具有特别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中国人权研究会围绕国际秩序、人工智能与发展权保障、新疆棉花产业发展、西藏老年人人权保障等主题和内容向会议提交了书面发言。仁之言将逐篇登载书面发言,以飨读者。
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推动南疆农村现代化转型成效显著
林芳菲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凭空捏造新疆棉花种植及棉纺织行业存在“强迫劳动”的谎言,借机出台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诬称我方多家棉纺企业涉嫌所谓“强迫劳动”,并将这些企业列入制裁名单。此恶劣行径实质是盗用人权之名,试图维护其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霸权地位,实现其“以疆制华”的图谋。
事实上,棉花作为新疆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助力南疆现代农业的实现。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多元就业渠道。农民收入得以提升,社会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无论在棉花种植还是棉纺织产业,所谓“强迫劳动”纯属子虚乌有。
地处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曾是中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当地农村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宗教极端主义严重干扰,贫困发生率高。如今,新疆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产棉区。2023年,新疆棉花产量占中国当年总产量九成以上,世界产量的20%。
南疆地区植棉历史悠久,但较长一段时期内其棉花产业发展存在一定滞后,因为当地种植户多以小农户为主,土地细碎化程度高,难以实施机械作业,不仅耗费大量劳动力,农户因植棉获得收入也较为有限。中国政府实施脱贫攻坚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利用该产业生产加工环节链条长的特点,促进当地农工商多产业的同步发展,推动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棉花产业发展引领南疆地区农业现代化转型。为解决土地细碎化以及水资源限制等问题,南疆持续推动土地平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智慧农田设施建设及棉花良种选配等系列举措的落实,使得棉田的生产效率极大提升。从综合反映棉花种植全过程机械率的棉花耕种收机械率来看,2022年新疆已达到94.49%;从专门反映棉花采摘单一环节机械率的棉花机械采收率来看,新疆已从2014年的35%提升至2023年的85%以上。南疆棉花的规模化及全机械化种植大幅降低了其人工劳动力的投入,有效削减生产成本,并带动其他作物种植业的现代化转型。
棉花全产业链发展为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棉花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从棉花种植所需的日常田间管理、机械化、智能农业等配套服务延展至纺织、成衣等,为中老年农民及部分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近年来,南疆一些棉花主产县以其原产地资源优势吸引纺织及成衣企业投资。2014年至2022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859亿元,年均同比增长20%;2022年,新疆纱、布和服装产能分别是2014年的5.11倍、13倍和4.66倍。南疆农村居民在获得稳定工作收入的同时还可兼顾家庭。南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是其体面就业的突出体现。以阿克苏和喀什两处棉花主产地为例,阿克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7875元上升至2023年的19083元,喀什农村居民则从2013年的5393元上升至2023年的13222元。
棉花产业发展助力南疆农村社会迈向现代化。由于受极端宗教思想入侵,南疆农村社会曾处于背离现代文明的逆向化状态。当时农民不仅经济贫困,社会及文化生活也处在禁锢和封闭的状态。棉花产业的发展改变南疆农民的生计模式,帮助其掌握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拓展收入来源的同时提高家庭收入。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多元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主动走出家门,接受中高等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参与各项经济社会活动。当前,南疆农村妇女就业人数和比例大幅提升。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所谓新疆棉花生产存在“强迫劳动”的论调纯属捏造与诬陷,实质是抹黑和贬低新疆所取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成就。遏制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无理打压中国棉纺织企业、无视南疆农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等基本人权,进而破坏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的,正是自诩“人权教师爷”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自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切实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综合发展的理念,在新疆成功解决了农业现代化转型中富余劳动力转移社会成本高、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效益难以兼顾等历史性难题。棉花产业发展历程是新疆尤其是南疆社会经济文化良性互动、协力进步的生动写照,还为世界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
(作者:林芳菲,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