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出版物>《人权》杂志

重温宣言精神 共话人权发展

——“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观点综述

来源:《人权》2024年第1期作者:刘炫麟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重温宣言精神 共话人权发展

——“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观点综述

刘炫麟

内容提要:2023年12月4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北京举办“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与会人士围绕《世界人权宣言》的重要意义、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三大全球倡议”与全球人权治理、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讲好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等议题展开研讨,达成广泛共识,取得积极成效。

关键词:《世界人权宣言》 人类命运共同体 法治保障 全球人权治理 当代中国人权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精神,积极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尤其是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借《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之机,中国人权研究会于2023年12月4日在北京举办“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媒体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人权领域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代表等共7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人士围绕《世界人权宣言》的重要意义、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三大全球倡议”与全球人权治理、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讲好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等议题展开研讨,达成广泛共识,取得积极成效。

一、《世界人权宣言》的诞生与意义

1948年12月10日,第三届联合国大会第217A号决议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这是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份国际文件,在国际人权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代表张彭春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身份参与该宣言的起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议,将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置于《世界人权宣言》之中,并最终获得成功。回顾历史可知,《世界人权宣言》的诞生,是落实1945年《联合国宪章》联合保障安全、共同促进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等主要宗旨的需要,是深刻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的生命、自由、尊严等基本人权受到严重侵犯的需要,是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权应当受到更高关注和更强保障的需要。研讨会与会人士认为,《世界人权宣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指出,《世界人权宣言》重申人的固有尊严,呼吁各国尊重人权,倡导以多元共识弥合对抗冲突,为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提供了指引,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回首75年前的历史瞬间,中国是宣言文本的智识贡献者,是宣言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是宣言理念的切实践行者。我们需要回归历史起点,重温《世界人权宣言》的文本、精神与理念,阐明全球人权治理的坐标与方向,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鲁广锦认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人类由此树立起了一座人权价值丰碑。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迄今还没有哪一部人权文献能够像《世界人权宣言》那样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世界人权宣言》的作用与影响犹在,依然激励着世人为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努力前行。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徐显明指出,《世界人权宣言》维护了世界的和平,推动了国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重塑了各国政府,是人类历史上一切人权宣言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世界人权宣言》是一份历久弥新的文件,它永远不过时,可以说是从上世纪到今天人类最伟大的宣言,是一份政治宣言,是一份法律宣言,也是一份道德宣言,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委员柳华文认为,《世界人权宣言》是国际人权法上最重要的国际文书,是联合国核心人权条约和其他重要人权文件的基础,甚至被许多国家国内宪法和法律引用或认可。《世界人权宣言》作为“国际人权宪章”的一部分,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初心、宗旨和目标;作为普遍性、综合性的国际人权文书,体现了人权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作为开创性、基础性的国际人权文书,体现了人权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作为最早、最全面的联合国国际人权文书,体现了人权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作为最受关注、最具代表性的国际人权文书,体现了人权价值的凝聚力和推动力。

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齐延平认为,自《世界人权宣言》于75年前发表始,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国际政治规范运作的伦理根基和世界各国良法善治的法理基础。他指出,《世界人权宣言》发表后的第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告成立,这是中国开启现代历史的时刻,也是中国开启现代人权历史的时刻,中国现代人权史与《世界人权宣言》史相映生辉。

二、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论与实践

(一)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推动人权事业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人权和如何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如何推动全球人权治理等重大课题,在理论上形成了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当代中国人权观。研讨会与会人士高度评价了当代中国人权观形成的意义与价值,认为其源自实践,指导实践,指引中国走出了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权发展道路。

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指出,当代中国人权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们党长期以来发展人权事业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世界人权发展演变的深邃洞察,是对当代中国人权鲜活实践的科学概括,也是对当代中国人权基本主张和重要观点的精粹提炼,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权事业发展的全新认识和整体把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动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实践证明,当代中国人权观是科学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林认为,当代中国人权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蕴含着深厚的人权哲学的哲理、道理和法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坚持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为世界人权事业提供中国样本;坚持以人民为人权主体和中心,创新发展世界人权主体理论;坚持人权“首要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丰富完善世界人权客体理论;坚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推动国际人权价值理论创新;坚持以科学人权观引领和推动人权实践,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人权事业发展,共同创造人类人权文明新形态。

(二)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权问题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中国成立74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中国始终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弘扬《世界人权宣言》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尊重和保障人民各项基本权利的水平,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人权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人权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与会代表认为,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讨会代表结合具体工作证成了这一观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钱晓燕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发展,就业促进机制持续健全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具体体现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平稳、农民工就业渠道更加畅通、困难人员就业得到有效帮扶、女性就业环境更加公平、残疾人就业促进机制日益完善七个方面。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例,2012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年均新增超过1,300万人。2023年1月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络部副部长何淑文指出,全国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新时代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具体表现在妇女权益保障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妇女享有的各项权益更加广泛充分、妇女“半边天”作用全方位彰显三个方面。以妇女“半边天”作用全方位彰显为例,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四成以上,女科技工作者占45.8%,数字贸易、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中妇女约占三分之一。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更加广泛深入,党的二十大女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和全国政协女委员占比分别为27%、26.54%和22.4%。广大妇女在新时代拥有前所未有的出彩机会,展现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创复兴伟业,共享祖国荣光。

(三)人民各项人权的依法全面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保障人民各项人权过程中,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指出,我们需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全面保障人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人权法治化保障的基础日益夯实。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认为,在只有三十个条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竟有七条涉及宪法、法律、法庭、法治等内容,可以说是一份写满了法治的宣言。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成为一项宪法原则。自此,我国人权保障有了根本法依据。马怀德进一步指出,虽然保障人权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法治无疑是人权保障的最重要方式。只有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才能将保障人权的各项政策制度落到实处并加以有效实施。

徐显明认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当中的人权观,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以人民为中心要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立法当中、在每一个执法决定中、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就是人权的价值,所以追求公平正义实质上也是在追求人权的价值观。

(四)中国人权国际传播的持续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场合广泛开展人权宣传和知识普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与会人士针对如何讲好中国新时代人权故事,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闻专题部制片人吕涛认为,我们不仅要回归人权本质,而且要从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坚定中国人权自信,成就更多更好的世界人权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人权国际传播。例如,在《新时代中国人权》新闻纪录片中,独龙族整族脱贫、一跃跨千年等故事展现中国以举国之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暗含着“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基本人权”和“以发展促人权”的理念经验;热闹的小院议事厅“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全过程民主的真实写照。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在接受采访时称赞,该纪录片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现抽象的人权概念,具象又生动地解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全球化智库副秘书长张伟指出,智库在国际交往活动中的对象多是政策界、战略界、智库界、企业界的人士,虽然有很多人带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但其中也不乏理性思考者。他介绍了全球化智库在讲好中国人权故事、积极开展国际人权交流方面所做的工作,认为面对质疑指责,摆出事实与数据往往比单纯的观点陈述更有说服力。用好品牌活动讲述中国的人权故事、发展故事、扶贫故事、共同富裕故事。

三、数字时代人权保障面临机遇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加速向数字时代转型,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人权保障带来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既充满机遇,又面临着诸多挑战。

齐延平教授认为,中国现代人权制度体系的创新发展首先体现在优先夯实人人平等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及积极创造人人共享人权的社会条件上。这一创新发展不仅是为了应对传统个体人权固有历史局限性,更是为了应对方兴未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对人权的新挑战,为世界人权由个体单维转向全体与个体双维新制度形态提供中国智慧。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秀桃教授认为,随着智能科技时代来临,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形态正在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模式,其在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智能化和便捷化的同时,个人隐私泄露、数据安全性、算法黑箱、深度伪造、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以及数字鸿沟、“数据投毒”等科技伦理风险也随之出现并逐渐加大,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现实人权难题。因此,提高人工智能科技伦理意识,强化人工智能科技伦理治理,促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在安全、可靠、负责任轨道上推进,确保科技发展与人权保障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数字时代人权研究的重要话题。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我们不仅要铭记人类历史上就人的权利与尊严首次达成的全球共识与法治原则,更要有勇气思考今天人类社会在人权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新思想与新机遇。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快速由工业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世界治理格局、国家以及全球治理方式、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不同国家法治改革以及人类社会人权事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未来,要全面强化对数字时代人权议题的战略研究,从全球治理以及人类人权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理解和发展数字法治,勇于发挥中国在数字时代全球人权治理体系中的新作用。

四、“三大全球倡议”推动全球人权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形成了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实践的三大柱石,饱含了自主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精神内涵,是对美西方“文明冲突论”“文明隔阂论”“文明优越论”的有力回击。与会人士纷纷就“三大全球倡议”与全球人权治理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中国贡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指出,体现在《世界人权宣言》中的共同价值观,是我们面向人权未来、拥抱人权文明的基础。在矢志不渝秉持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三大全球倡议”,为人类社会破解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文明冲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热烈响应和广泛认同,也是全球人权建设和人权治理领域又一次饱含人类价值共识的现代宣言。“三大全球倡议”以共同价值为根基,创新突破了既往人权理念的局限,极大丰富了全球人权内涵,对构建公正合理善治的国际人权治理体系具有非同一般的指导意义。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付子堂指出,审视“三大全球倡议”中核心要素的逻辑关联,可以看出:安全是发展和文明的前提,没有和平安宁的环境,发展和文明就会失去保障;发展是安全和文明的基础,唯有繁荣发展,和平才能持久,文明才能进步;文明是安全与发展的升华,同时文明又能为安全和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付子堂进一步指出,“三大全球倡议”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又共同构成完善全球人权治理和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共同发展是促进人权保障的“总钥匙”,共享安全是巩固人权事业的“稳定器”,共话文明是消除人权对抗的“润滑剂”。

五、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当前,少数国家奉行单边主义与强权政治,对全人类的人权事业形成严峻挑战。加强和改善全球人权治理,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

白玛赤林强调,75年前,《世界人权宣言》确立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共识。75年后的今天,人类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我们需要回归历史起点,重温《世界人权宣言》的文本、精神与理念,阐明全球人权治理的坐标与方向,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未来,我们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学理研究,做当代中国人权观的阐释者;二是厚植自主意识,做中国人权理论的深耕者;三是回应现实需求,做中国人权事业的建设者;四是主动对外交流,做中国人权话语的传播者。

张文显认为,时代在发展,人权在进步。当人类社会从地方化向全球化开放、人类生产力从工业化信息化向数字化发展、人类文明从物质文明向全面文明扩展,人权理念、人权体系、人权话语必将发生历史性变革和时代性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回到“共同价值观”这一逻辑起点上,对《世界人权宣言》的文本及其内涵进行再阐释,对世界人民的人权主张和人权法理进行再升华,对全人类的人权理念和人权文明进行再创作。在实践上,需要自觉地把共同价值观落实到人权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为推进人权现代化和人权文明发展进步而奋斗;在理论上,需要运用共同价值观新范式诠释人权精神和人权原理,创新和发展21世纪人权理论谱系和话语体系。

李林认为,未来我们需要高举人类人权文明的旗帜,秉持《世界人权宣言》“普遍人权”的核心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的人权精神,以人权文明交流超越人权文明隔阂,以人权文明互鉴超越人权文明冲突,以人权文明共存超越人权文明优越,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创造21世纪的人类人权文明新形态。

发展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与模式,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方案。未来,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尊重人权、保障人权、促进人权、发展人权、完善人权,不断推动中国人权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新业绩,铸就新辉煌,谱写新篇章!

(刘炫麟,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经济法与社会法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Abstract:On December 4,2023,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held a seminar in Beijing to commemorate the 75th anniversary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Participants discussed a wide range of topics,inclu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Chin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in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the“Three Global Initiatives”and global human rights governance,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the digital age,and the storytelling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The seminar facilitated extensive discussions and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with attendees reaching a broad consensus on these topics.

Keywords: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the Rule of Law Protection;Global Human Rights Governance;Contemporary Chinese Outlook on Human Rights

(责任编辑 叶传星)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