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春:食物权视野下的粮食安全保障 - 分论坛二 - 中国人权网

刘红春:食物权视野下的粮食安全保障

2022-11-14 16:47:42来源:中国人权网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8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及人权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近100人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会议。云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刘红春在“分论坛二”上作题为《食物权视野下的粮食安全保障》的发言。

  以下为根据速记稿整理的发言摘要: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准确分析了世界粮食安全的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就加强世界粮食安全事务治理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为推进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提升中国粮食安全治理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积极推进粮食安全合作,提升各国治理和全球治理效能,为推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一,完善以联合国为主导的世界粮食安全治理机制。随着世界粮食安全治理的发展及中国参与度的提高,中国在完善以联合国为主导的世界粮食安全治理机制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推动各国政府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转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从国家治理视角统筹粮食安全的三项核心属性,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应当局限于足够粮食的可提供性,需要考虑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在粮食质量安全、营养需求的适足性和所有人基本能力范围内粮食的可获取性方面推进,以抵御各类粮食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影响,为人们提供负担得起的可持续、包容性健康膳食,并成为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营养不良形式的强大推动力量。同时,各国政府要认识到,粮食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人类生活必需品和生态系统服务产品,粮食与农业是国家总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倡导构建世界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粮食安全具有政治属性,关乎世界的稳定与和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类安全视角构建世界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是中国参与解决粮食安全危机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