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8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及人权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近100人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会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化国宇在“分论坛二”上作题为《新时代中国人权的发展逻辑 ——从人权入宪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人权的论述出发》的发言。
以下为根据速记稿整理的发言摘要:
从人权入宪以来,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报告都对“人权”作了深刻阐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推动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对之前我国人权发展的中国道路所取得的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我国人权发展道路正确性的深度的笃信。
从中国人权的顶层设计上来看,中国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保障人民发展的权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
从中国的人权视野格局来看,从人权入宪到二十大,我国的人权实践面向不断适应新型人权需求和诉求,不断拓展人权事业发展的领域。在实践面向层面,趋向大视野、大格局,将整个人类世界以及自然世界都纳入我国人权实践的面向之内,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中国人权的发展维度来看,从十七大强调的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到二十大强调推动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我国在人权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追求目标的多维化向度的拓展。
中国人权的话语表达从被动回应到主动引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有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一整套逻辑自洽、内容翔实、解释力强的中国人权话语体系,发出了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最强声音。
中国自始至终坚持塑造自我的人权话语表达,致力于探索和归纳中国人权特色、特质和道路,打破了西方人权话语的垄断,中国人权观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中国经验作为方法和立场,阐明了西方国家人权话语体系内在的缺陷和困境,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偏向人权观进行了总结,秉持文明相融的人权观,不断调适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探求世界人权发展的中国道路,既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从根本上解构了西方自身的虚伪的人权叙事框架,同时又避免过度强调自我国情的特殊性,陷入一种所谓自我东方化的桎梏,逐渐形成了自主原创,又能进行国际交流互鉴,具有民族性又具有普遍性的中国人权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