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8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及人权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近100人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会议。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在“分论坛一”上作题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国家司法责任实证案例与展望》的发言。
以下为根据速记稿整理的发言摘要:
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和网民数量的递增,数字经济时代的个人信息已成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法律背景和社会背景来看,党的十三大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人权”的出现频次大体呈上升态势,从“尊重和保障人权”到“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贯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环节,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动力。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个人信息保护作为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是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主体范围普遍、最易被侵害、最重要的一项权益。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一章“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之(三)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指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要全面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新课题。
一是提高法官的审判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我国各地区各层级法官的专业能力各不相同,有必要提高审判机关工作人员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是有效衔接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和社会保护,探索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多元共治。
三是落实个人信息保护的人权保障要求,营造个人信息保护的社会氛围。
要将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纳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当中,通过法治教育实践,增强青少年在网络学习、娱乐、消费、就医等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二是居民委员会、街道办、公益组织等定期在社区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活动,提升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三是要正确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对违规收集、利用、泄露、售卖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监督报道,提高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