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方:中国式人权发展道路的文明开创意义 - 分论坛一 - 中国人权网

朱林方:中国式人权发展道路的文明开创意义

2022-11-09 15:34:24来源:中国人权网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8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及人权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近100人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会议。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朱林方在“分论坛一”上作题为《中国式人权发展道路的文明开创意义》的发言。

  以下为根据速记稿整理的发言摘要:

  中国的人权发展道路和中国人权观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一套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的人权世界观和新的人权方法论,从而以一种不同的方式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形态。从这个角度来说,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第一,党的领导为人权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中国人权道路一直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一个非常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国家理论的基本点。在中国共产党所发展的人权道路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对立或者此消彼涨,而是政党、国家机器和人民权利这样一种三角的稳态结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国家机器来服务于人民权利的保障。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了一种人权主体观的超越,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主体观并不是要否定个人权利,而是更进一步探究应当如何真正理解个人权利。特别是中国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以中国共产党基本的经验作为基础所发展出来的,比如正确处理内外矛盾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党群之间辨证往返的群众路线方法,建立了一整套可以操作的人权方法论,使得人民不再是一个理论的、无所指的、空洞的政治符号,而是可以具体化为可以识别的、有血有肉,有独立个性的真实的人权主体。

  第三,创造了依法保障人权和计划促进人权的双轮驱动的模式。法治是人权最好的保障。在依法保障人权方面,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至少有一些基本的共识。中国最特别的地方在于,除了法治保障人权之外,还发展了计划促进人权这样一种双轮驱动的模式。人权保障不能只就人权论人权,人权无法摆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直接对象性事物而存在,人权发展规划只有落实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直接对象性事物当中,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实现。所以我们既制定了五年规划这样一种整体性的大人权规划,又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这样的小人权规划。既设定人权发展目标,又把人权目标落实到政治经济社会的宏观规划当中,形成了双重计划的发展模式。

  第四,形成了民生权利与民主权利平衡协调发展的模式。该模式超越了西方人权道路优先保护富人权利的弊病,为人权道路提供了一条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行动。中国坚持两类人权协调推进,事实上是使人民群众的民生权利和民主权利能够齐头并进,从而为全体人民各项权利的实现提供了一条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