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2020 > 疫情防控中的生命权保障国际网络研讨会 > 第一单元 生命权的价值位阶与法律保护 >

何志鹏:疫情治理中的权利冲突与排序

2020-05-08 14:21:57来源:中国人权网

\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在“生命权的价值位阶与法律保护”单元发言。(本次网络会议视频截图)

  “全球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国际研讨会5月9日在重庆召开首场会议。来自中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的40多位人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疫情防控中的生命权保障”的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在“生命权的价值位阶与法律保护”单元发言。
   
  何志鹏认为,在疫情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权利的冲突,面对权利冲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府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决策。不同的国家针对同样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我认为不仅因为有文化差异,同时也存在着人们对同一事项的社会后果认知的不一样。因为权利、冲突直接面对的问题就是排序,而排序他考虑的可能首先就是哪一个更重要,或者哪一个更紧急。因而在权利冲突面前,既然我们讲要排序,其实就是一个如何认知的问题。而人类社会、政府的认知都是在不断的革新,不断的升级。

  何志鹏认为,中国现在针对疫情的处理方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付出了一些代价。等这件事过去之后,无论是学界还是政界,都会做进一步的反思,来分析怎么做会更好。其他任何一个政府也一样,都会对过去的事进行不断的反思,有反思的政府才是真正的理性政府。

  何志鹏认为,不同的政府,不同的决策者,在针对权利冲突、权利排序做了选择之后,并不是说我这个在我的框架下最好,你那个在你的框架下最好。在社会治理有一个效益比较的大场景之下,谁做得好,其实是可以对于权利冲突的排序进行一个横向跨地域的比较。例如,在这次疫情当中,哪一种治理模式更合适,我们可能就会设定出一些变量,然后用这些变量来衡量在哪一个框架之下,哪一种决策模式之下,这些变量得到了最优解。

  何志鹏认为,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每个国家完全孤立起来说,你也不要管我,我也不去管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自己玩自己的,这种特别的孤立主义其实不可能了,这个时代永远过去了。所以,我们在一起通过跨文化、跨地域的交流的方式,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相互尊重,我们彼此对于各自采取的方式都是尊重的,同时,还有相互借鉴,哪一种治理模式更符合效率最大化、最优解,我们就相互学习。



分享:
收藏 复制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