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2016 > 2016全国两会 > 要闻 >
苏华:增加职教高考 做到因材施考

2016-03-11 09:54:12   来源: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3月11日(星期五)9时,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相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高考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家未来的系统工程。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30多年来,高考制度不断改革和调整,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正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成为我国高校录取最重要依据。

  与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火热招生相比,职业教育虽然承担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大任务,但招生困难,举步维艰。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人数796.6万人,中职招生619.8万人,普职比约为1.3:1,远低于国务院文件提出的“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2010年至2014年,全国中职学校减少2063所,其中民办中职校减少25%,在校生减少38%,专任教师减少2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并把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为了适应我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更高要求,中职学生必须从“就业为主”转变为“升学就业并行”。

  目前的高考主要为普通高中毕业生服务,如果说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的通道是阳关大道,那么中职学生的通道就是羊肠小道。中职学生升入本科学校,只能选择参加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考试,这项考试仍采用“3+X”笔试闭卷考试形式,没有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招录数量极少,录取比例很低,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升学需求。只用普通高考一个标准和规则来评价所有学生,难免会产生“龟兔赛跑”现象。如果龟兔不是“赛跑”而是“赛泳”呢?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只有根据参赛者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赛跑”或“赛泳”,才能让每个人都公平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因此,两类教育应对应两类考试,增加设置面向中职生的职教高考,实施因材施考,最后做到择材录取。为此,建议:

  深化职普融通,做到因材施教。大力支持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多样化发展,形成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机制;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在两类学校间自由转学,为学生成才提供多样化教育平台;在实施“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前提下,根据学生自愿选择进行分类考试辅导,达到因材施教目的。

  增加职教高考,做到因材施考。独立设置职业教育高考,实行“30%文化素质+70%职业技能”考核方式,形成两类教育、两类高考“双轨制”格局,体现因材施考公平性,促进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与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共同发展;普通高中学生和职校学生自由选择参加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

  改革招录办法,做到择材录取。在全国招生计划中调整面向中职生的比例,逐步实现两类考试在录取人数上大体相当,体现择材录取的公平性。高等职业院校以招录中职毕业生为主,不少于1/2;转型高校或应用技术性较强的本科院校应不少于1/3;“211”“985”等一本院校中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也应确定一定比例面向中职招生。

  人才没有地域和领域限制,教育没有三六九等区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只是类型不同,不是层次差异。行行能出状元,人人皆可成才。我们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巨擘,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能工巧匠。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两类高考选拔各类人才。科学育才选才用才,让每个人的天赋及时发现、让每个人的才能充分施展、让每个人都有创新创业的舞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分享:
收藏 复制 打印

相关热词搜索:苏华

上一篇:孟晓驷:完善两孩配套措施 保障妇女生育与就业同时兼顾
下一篇:姚克:“三医联动”靠体制保障 医改难题有中国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