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2013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11.6%。贫困人口粮谷类食物摄入量稳定增加,“不愁吃”问题基本解决,重点贫困群体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免于饥饿的基本权利得以切实保障。通过营养改善计划保障贫困儿童食物供给。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24月龄婴幼儿每天免费提供1包辅食营养补充品,截至2020年累计1120万儿童受益。[点击详细]
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范围,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实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管理、重病兜底保障等措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数量增加到30种,包括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胃癌、食道癌、结肠癌、重性精神疾病等。[点击详细]
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至2020年的72000元。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居民消费结构日益优化。2020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2%,比1978年降低33.7个百分点。基本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4.2平方米增长到2019年的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8.1平方米增长到2019年的48.9平方米。[点击详细]
2020年,全国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2亿人,参保总人数超过13.6亿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3567万人。截至2021年6月,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670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73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22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7399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908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3546万人。[点击详细]
2019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分别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774件、1818件;依法宣告637名、656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751名、384名自诉案件被告人无罪;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8164件、18433件,保障赔偿请求人合法权益。[点击详细]
中国现有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4.4万处,宗教院校92所,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的公民近2亿人,宗教教职人员38万余人。不断加大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力度,宗教教职人员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5%,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9.6%,基本实现了宗教教职人员社保体系全覆盖。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呈现出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点击详细]
农民工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12年至2020年,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从2290元上升到4072元。进城农民工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5平方米,住房中有洗澡设施的占85.4%,能上网的占94.8%,拥有电冰箱、洗衣机、汽车(包括经营用车)的比重分别为67%、68.1%、30.8%。[点击详细]
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文盲率由1979年的20.5%降至2017年的7.3%,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由1978年的24.1%提高到2019年的51.7%。截至2020年,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孤儿6万名,基本生活保障月平均标准达1611.3元/人;社会散居孤儿13.4万名,基本社会保障月平均标准达1184.3元/人。大力开展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改造和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点击详细]
白皮书显示,我国民主选举有序发展。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同时,县级及以下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强调保障人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保选举工作风清气正、选举结果人民满意。[点击详细]
图解 | 白皮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发展促人权增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白皮书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坚持以发展促人权,推动全面落实经济社会权利、文化教育权利以及生态环境权利,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康、和谐幸福。[点击详细]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成了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为增进人类福祉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今日之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上,“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处处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14亿多中国人民里,“老人举杯,孩子欢笑,小伙弹琴,姑娘歌唱”,人人脸上洒满幸福的阳光。[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