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国务院新闻办17日发表《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白皮书全文约1.2万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正文包含六个方面,涉及新疆劳动就业的基本状况、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就业意愿、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就业创造美好生活、积极践行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白皮书介绍,中国新疆把促进劳动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坚持把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持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有效扩大就业容量,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各族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全文)

按照国家关于劳动就业的大政方针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中国新疆把促进劳动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坚持把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多渠道增加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就业。通过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新疆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人权得到有效保障和发展,为确保新疆各族群众同全中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点击详细]

【图解】不容抹黑!这才是新疆劳动就业真实情况

白皮书显示,近年来,新疆劳动就业保障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劳动力素质明显提升,居民和职工收入稳步增长。2014年至2019年,新疆的劳动就业总人数从1135.24万人增加到1330.12万人,增长17.2%。通过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新疆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人权得到有效保障和发展。[点击详细]

白皮书:新疆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白皮书强调,新疆就业结构更趋合理。从三次产业分布看,与2014年相比,201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提高了10.9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从城乡分布看,越来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2019年城镇就业人数734.17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55.2%。白皮书称,新疆居民和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点击详细]

白皮书:新疆各级各类教育均达历史最高水平

白皮书介绍,2019年,新疆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5.38万人,比2014年增加14.62万人;中等教育在校生184.36万人,比2014年增加14.76万人。新疆对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青年就业启航计划等,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2019年,新疆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36%,返疆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达95.08%,均创历史新高。[点击详细]

白皮书:新疆优化产业结构扩充就业容量 帮助重点群体实现稳定就业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点实施就地就近就业政策,因地制宜建立乡村“卫星工厂”“扶贫车间”吸纳就业,扶持农村劳务合作组织带动就业,推动产业(工业)园区稳定就业,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就业。聚焦南疆地区22个深度贫困县和兵团四个深度贫困团场,实施就业扶贫三年规划,2018年至2020年6月,累计帮助22.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点击详细]

白皮书:新疆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就业 发挥制度优势拓宽就业渠道

新疆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平等互助、共同发展进步的制度优势,利用国家对口援疆机制,统筹疆内疆外就业岗位,为各族群众到内地省(市)就业积极创造条件。2014年以来,已有11.7万人转移至收入更高的内地省(市)就业。新疆按照“按需培训、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开展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劳动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培训。[点击详细]

白皮书:新疆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就业意愿

白皮书指出,新疆始终把尊重劳动者意愿作为制定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依据,确保广大劳动者能够自主自愿、心情舒畅地生产生活。全面了解劳动力资源状况、及时掌握劳动者就业意愿和需求、积极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新疆不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白皮书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疆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市场144家,团场劳动保障经办机构149个,基层劳动保障站所8668个,当年累计提供各类就业服务2172.84万余人次。[点击详细]

白皮书:新疆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白皮书强调,新疆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在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方面,新疆制定实施扶持妇女自主创业政策。在保障残疾人劳动权利方面,不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大力发展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截至2019年底,全疆残疾人就业18.37万人,占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残疾人总数的59.37%。[点击详细]

白皮书:新疆坚决防范打击强迫劳动行为

“尊重公民的劳动权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体面劳动,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理念和目标。”白皮书指出,新疆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为公民平等享有劳动就业权利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点击详细]

白皮书:新疆各族群众收入水平提升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红火,心情越来越舒畅,笑容越来越灿烂。白皮书提到,许多人经过自主选择,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绝大多数人对当前的工作生活状况表示满意,对未来充满希望。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玉麦乡贫困户热汗古丽·依米尔到浙江省慈溪市务工后,4年时间给家里汇款十几万元人民币,在老家盖了新房,买了新家具,家庭面貌焕然一新。[点击详细]

白皮书:新疆内外劳动者共事共学共享共乐 生产生活心情舒畅

2014年以来,已有11.7万人转移至收入更高的内地省(市)就业。转移就业人员到达就业所在地后,由企业安排住宿,提供被褥、洗漱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保障务工人员的住宿条件。内地省(市)及企业及时帮助转移就业人员解决子女入托、上学等问题,推动务工人员与当地群众共事共学共享共乐。[点击详细]

白皮书:新疆积极践行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

白皮书指出,中国积极吸收和转化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通过立法、政策制定及实施,切实保障劳动者各项权利。新疆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劳动就业保障责任,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发展水平的群众实现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成为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在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白皮书称,让所有劳动者体面劳动,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国际劳工组织的重要倡议,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应有之义。新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措施,保障各族劳动者在自由、平等、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有力促进了广大劳动者体面就业。[点击详细]

贾春阳:新疆各族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努力不容玷污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任何国家和地区而言,就业问题都是头等大事。长期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政府,也一直将稳就业、保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点击详细]

高同同:新疆促进各族群众体面劳动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近年来,新疆充分发挥在稳就业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就业优先,多举措多渠道扩大就业,促进劳动者实现体面就业、稳定就业,这是在最有效、最广泛地尊重和保障各族群众的人权。新疆采取的各项就业政策,合理合情、依法依规,完全符合各族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完全符合中国宪法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原则,完全符合国际社会通行准则和人权理念。[点击详细]

劳动就业创造美好生活

“正如白皮书所说,劳动就业创造美好生活。”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坎尔洋村第一书记熊七洲告诉记者,“以我们村为例,今年种植了100亩雪菊,邀请县农业农村局种植技术专家来村进行雪菊采摘培训,村里182名劳动力接受培训,采摘雪菊质量明显提升,预计创收30万元。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我们村的劳动力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了稳定就业,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点击详细]

“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政策非常完善”

“眼见为实。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政策非常完善。”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泽米尔·阿万对新疆很熟悉。他表示,白皮书全面反映了中国政府这些年在促进新疆劳动就业和健全新疆劳动就业保障政策体系方面的巨大努力和显著成效。[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