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国际人权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8·中欧人权研讨会”6月28日在位于比利时布鲁日的欧洲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法国语言与文化交流协会承办,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以及欧洲政治和战略交流研究所协办。60多位中欧人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文明多样性与人权保障”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探讨文明多样性 架起沟通的桥梁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国际人权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8·中欧人权研讨会”6月28日在位于比利时布鲁日的欧洲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法国语言与文化交流协会承办,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以及欧洲政治和战略交流研究所协办。60多位中欧人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文明多样性与人权保障”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点击详细]

架起中欧文明共荣之桥——“2018·中欧人权研讨会”综述

  布鲁日在弗拉芒语中是“桥”的意思,在这座比利时城市,桥连着水,水连着桥,诉说着动人的水城故事。四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里的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说,“桥不仅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同时也是沟通、理解、友谊的象征。”6月28日,同一地点,“2018·中欧人权研讨会”举行,60多位各国专家学者围绕“文明多样性与人权保障”的主题,探寻多元文明的人权共识,架起中欧文明共荣之桥。[点击详细]

杨博超:《文明冲突论》的谬误:人权理念的多元化重构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极大程度的缓解或消弭人权领域甚至文明领域的冲突,其中蕴含的脱胎于中国传统文明的包容性人权思想调适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将为国际人权保护和人的和谐发展提供新思路。[点击详细]

周伟:中国宪法上的人权规范的含义及其实施

  通过各项权利保障的基本立法、各类执法行动和行政执法的规范化、以权利保障为中心的司法措施的实施推进,我国宪法人权规范的内涵得以具体实现。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人权规范为中心的开放发展的国家人权保障体系。[点击详细]

皮埃尔·贝尔西斯:符合文化多样性的人权共识

  《世界人权宣言》所提到的“新人权”正是指文化多样性。我们所说的“人权共识”可以是政治上的,比如民主形式的多样性。中国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还可以做得更好。中国的传统儒学价值观也与这种共识是一致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呼吁和人权协会朋友们的努力,我们可以达成一种人权共识,能够尊重政治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点击详细]

胜雅律:人权概念在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共识

  在我的文章中,我想表明,这种仅仅突出人权问题方面差异和矛盾的观点是不周延的,是以偏概全的。全文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回顾了一个具体的事件,当时,我体验了如何可以使西方人睁开眼睛,如何能够让他们意识到,中国和西方人权概念方面不都是差异,而且也有共识。[点击详细]

张伟:从民生外交到民心外交

  构建以人权基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路径,就是在现有的联合国框架下,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在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充分保障公民得享高水平人权。[点击详细]

张永和:中国古代人的尊严观

  儒家人性善观点是人权思想的基础,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所主张的人性关怀,对人格尊严的尊重,平等与仁爱以及民本主义,都具有丰富的人权内涵。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暗含着孔子对普遍人性的观念。孔子君子小人之辨最为明显体现了人的尊严。在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试图通过有教无类的实践,重建社会伦理秩序,并在此基础上找回做人的尊严。 [点击详细]

皮特·佩维雷利:将使用母语作为一项人权

  本文批判性地回顾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的历史并分析当前的辩论,提出使用母语应被视为一项人权。[点击详细]

安德烈·范·德·布拉克:跨文化人权对话

  本文将对中西方文化对话中的机遇和阻碍进行深入探讨。首先谈到的是中西方文化在宗教和宗教认同形成间的差异。其次,通过展示中西方文化对世俗和神圣的不同理解,解释差异形成的原因。最后,简要论述中西方成功开展跨文化人权对话的重要性。[点击详细]

China improves people's human rights in own way: think-tank chief

China has remarkably improved its people's human rights in its own way, a Chinese think-tank chief told a high-profile seminar, held on Thursday in the Belgian city of Bruges.[点击详细]

China-EU human rights seminar emphasizes diversity

A human rights seminar sought consensus among more than 60 Chinese and European experts in the field in a meeting with the theme of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deeper cooperation among diverse civilizations.[点击详细]

中欧人权专家聚焦少数民族权利保障议题

  “2016·中欧人权研讨会”聚焦“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来自中国、德国、荷兰、英国、挪威、法国等国家的50多位专家学者28日在重庆,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宗教、经济、环境权利保障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研讨。[点击详细]

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工作逐步获得世界认可

  “2016·中欧人权研讨会”28日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聚焦少数民族权利保障。与会的中外专家表示,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高度重视人权发展,尤其是在少数民族的人权保障方面有着显著的进步。此外,在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文化语言保护和教育等问题上,中国也已走在国际社会的前列。[点击详细]

崔玉英在“2017·中欧人权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是世界上残疾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是制定《公约》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国,也是公约的第一批签署国和批准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全面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实施多个残疾人事业发展专门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奋斗目标。[点击详细]

中国残疾人发展权正得到更好实现

  7月2日,以“残疾人权利保障”为主题的“2017·中欧人权研讨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中欧人权研讨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创立,每年在中国和欧洲国家轮流举办。参会各方认为,以法律制度规定残疾人权利是保障残疾人权利最基础、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并对中国在保障残疾人权利方面的务实举措予以积极评价。[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