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把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致力于减贫脱贫,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国务院新闻办17日发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六部分,分别是:减贫促进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保障贫困人口生存权、维护特定群体权利、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合力推进减贫事业和减贫进入攻坚阶段。白皮书说,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扶贫机制创新迈出重大步伐,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基本权利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全文)

  国务院新闻办17日发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六部分,分别是:减贫促进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保障贫困人口生存权、维护特定群体权利、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合力推进减贫事业和减贫进入攻坚阶段。[点击详细]

《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发布 减贫促进中

  国务院新闻办17日发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白皮书说,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扶贫机制创新迈出重大步伐,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基本权利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点击详细]

白皮书:改革开放30多年7亿多人脱贫

  白皮书说,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其中,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扶贫机制创新迈出重大步伐。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又下降到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点击详细]

白皮书:中国通过减贫促进人权发展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白皮书说,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中国积累了通过减贫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中国有13亿多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通过“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坚持加快发展经济,扎实推进减贫事业。将减贫作为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发展经济促进减贫,发挥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作用,把扶贫开发作[点击详细]

白皮书:中央财政4年投831亿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2012—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31亿元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投入约140亿元建设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24.4万套,可入住教师30万人。连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15年的75%,中西部地区在园幼儿数由2011年的2153万增加到2015年的2789万,增长了30%。白皮书介绍说,2013—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约44亿元,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对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惠及约600个县的100多万名乡村教师。[点击详细]

白皮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 报销比例不低于50%

  白皮书显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超过10亿参保居民,报销比例不低于50%。全面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民医保制度防大病、兜底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看病负担大大减轻。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健康扶贫工作力度,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覆盖97%以上的农村居民。2016年,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50%和75%左右。[点击详细]

白皮书:我国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的投入

  白皮书指出,贫困儿童权利保障力度不断加大,自2012年起,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促进贫困地区婴幼儿健康发育成长。白皮书说,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6—24月龄婴幼儿免费提供营养包,提高监护人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程度和家庭教育水平。2015年,该项目由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5亿元,覆盖21个省(区、市)14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341个县,共211万名儿童受益。白皮书说,自2011年起,全国超过1/2的县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标准为贫困地区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70亿元,惠及3360万农村学生。[点击详细]

中国减贫推动少数民族人权进步

  这份凝练与翔实的白皮书,也展示了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对于人权问题理解上的差异。在对待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上,西方国家一直把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列为首要关注,并据此指责中国的民族政策。但是,中国政府却坚持把少数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致力于扶持少数民族摆脱贫困,积累了通过脱贫促进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成功经验,使国家的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促进各民族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全面协调发展。在这层意义上,白皮书也回应了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民族政策和人权问题的质疑,以真实具体的案例和数据展现了中国推动少数民族人权[点击详细]

白皮书:中国已实现100%的乡镇通宽带

  白皮书说,我国贫困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快,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100%的乡镇通宽带。白皮书说,截至2015年年底,农村地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超过1.3亿个,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宽带网络普及率,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点击详细]

白皮书: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中国政府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造资金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中央补助标准从户均5000元提高到7500元,对贫困地区再增加1000元,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住房安全。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安排1556.7亿元支持1997.4万户贫困农户改造危房。中国政府将保障基本人居卫生条件作为贫困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首要任务,在传统村落保护、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等方面对贫困地区倾斜。自2012年起,贫困地区共有1194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每村安排中央财政补助300万元用于村落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点击详细]

白皮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长14.5%

  白皮书显示,2011-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898.4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均增长14.5%,并安排专项彩票公益金50.25亿元,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推进扶贫开发。据悉,320个中央单位均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共帮扶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8家中央企业在定点扶贫的108个革命老区贫困县开展“百县万村”活动,帮助解决1万多个贫困村的水电路问题。[点击详细]

白皮书:我国创新发展金融扶贫方式

  白皮书显示,为满足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就业就学的金融需求,我国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截至2015年年底,已为贫困户发放1200亿元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据白皮书介绍,我国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扶贫资金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点击详细]

白皮书:2016年起每年完成千万人口脱贫

  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承诺,在2015年已经完成1442万人脱贫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每年都要完成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中国提出的“十三五”(2016-2020年)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点击详细]

白皮书:中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国际人权事业的忠实实践者和有力推动者。中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中国将继续履行与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义务,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与人权领域的交流合作,共享先进理念和经验,推动世界减贫和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点击详细]

姚金伟 任保平:兜底型政府为减贫事业提供保障

  中国兜底型政府要让全球包容性发展形成联动。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通过精准扶贫,凝聚意志,使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既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满足感,也为全球包容性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只有深化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才能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政府为社会兜底,中国向世界贡献发展的智慧与动力。[点击详细]

王义桅:中国脱贫致富助推世界人权进步

  中国的减贫人口数量约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两倍,高出欧盟人口总数的40%,超过拉美大陆总体人口。按照世界银行界定的国际贫困线标准,过去30年中国带领7.28亿人摆脱贫困,同期世界其他地区加起来则仅有1.52亿人摆脱贫困。中国的减贫成就尤其影响了女性,因为她们是世界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些成就意味着,迄今为止中国对人权的贡献超过世界任何国家。中国的减贫成就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促使生存权、发展权作为最大的人权,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间达成共识,纠偏了西方推行的政治选举、新闻自由作为发展中国家人权的片面,极大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权话语权。[点击详细]

光明时评:免于贫困是中国人权事业最大进步

  消除贫困非一日之功,更不能一蹴而就。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当立足生存权与发展权上加以考量。消除贫困,千难万难,但只要在“两个百年”的目标下稳扎稳打,终会惠及更多中国公民、惠及世界扶贫大业。免于贫困是中国人权的最大进步,而讲好中国减贫故事、传递中国减贫主张,世界舆论场亟待发出“不跑调”的声音。[点击详细]

人民日报:以减贫实绩推动人权进步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中国积累了通过减贫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中国减贫行动。从通过特色产业、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医疗保障等脱贫措施保障贫困人口生存权,到切实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等特定群体中贫困人口的各项权利,再到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引导全社会参与脱[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