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重要原则;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则是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扎实举措及取得的显著成效。白皮书约13900字,除前言外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不断健全人权司法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权司法保障程序、努力提高人权司法保障执行力和切实保障被羁押人合法权利。这也是我国首次发布司法领域人权保障方面的白皮书。

视频:《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发布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白皮书约13900字,除前言外,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不断健全人权司法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权司法保障程序、努力提高人权司法保障执行力和切实保障被羁押人合法权利。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司法领域人权保障方面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依法惩处腐败犯罪和职务犯罪,为人权保障创造良好的政治和法治环境。[点击详细]

《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全文)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的宪法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与不懈追求。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是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多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恪守以民为本理念,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实现人民权利、充分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保障了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履行应尽的义务。[点击详细]

白皮书:中国大力推进司法公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的《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中国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当事人和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白皮书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总访问量达87 85万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共公布裁判文书1448万份,总访问量达4 1 [点击详细]

白皮书: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

  白皮书指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强化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会。实行了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在特定条件下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确保社会稳定、教育挽救违法人员发挥了积极作用。201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废止了劳动教养制度;并规定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2015年,全国共发放司法救助资金16.69亿元,71700个司法救助案件的当事人及其家庭得到救助。截至2015年年底,公安机关累计对6338人发放司法救助资金约1.4亿元。 [点击详细]

白皮书: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的《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自2002年以来,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基本控制在2%左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未成年罪犯占全部罪犯的比例逐渐下降,2015年下降到3.56%。白皮书说,中国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促进犯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最高人民检察院2015年成立了独立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截至2016年3月,全国有12个省级检察院、123个市级检察院、893个基层检察院成立了有独立编制的未成年人检察专门机构。人民法院稳步推进少年法庭建设。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少年法庭2253个,有少年法庭法官7200多名。[点击详细]

白皮书:中国积极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的《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中国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积极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2012年至2015年,各级法院依法宣告3369名被告人无罪。白皮书说,2013年,公安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刑事执法办案工作,切实防止发生冤假错案的通知》等文件,深化错案预防机制制度建设,加强对执法办案全方位、全过程、即时性监督,从源头上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司法部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司法鉴定制度作用防止冤假错案的意见》,全面加强司法鉴定管理,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活动。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点击详细]

白皮书:截至2015年中国有308万名被执行人被纳入失信名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的《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截至2015年,中国共有308万名被执行人被纳入失信名单,累计拦截357.7万人次购买飞机票,59.88万人次购买列车软卧、高铁和动车一等座以上车票。白皮书说,中国强化生效裁判执行工作,保护执行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修改《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全面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非生活或经营必须的消费,建立全社会失信惩戒联动机制。[点击详细]

白皮书:中国依法惩处腐败犯罪和职务犯罪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的《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中国依法惩处腐败犯罪和职务犯罪,为人权保障创造良好的政治和法治环境。白皮书说,2015年,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40834件54249人。2012年至2015年,各级法院共审结贪污贿赂犯罪案件9.49万件,判处罪犯10.02万人;审结行贿案件1.03万件,判处罪犯9219人;审结渎职犯罪案件2.13万件,判处罪犯2.35万人。[点击详细]

白皮书:中国2500多看守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的《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显示,中国大力推进法律援助中心驻看守所工作站建设,全国已有2500多个看守所建立了工作站,为在押人员及其家属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白皮书说,中国加强看守所建设和管理,保障被羁押人的人身安全。严格落实入所身体检查制度,建立预防和打击牢头狱霸的长效机制,对新收押人员实行过渡管理,严禁使用在押人员管理监室。严格提讯、提解制度。办案机关因侦查需要提解犯罪嫌疑人出所辨认或者追缴犯罪有关财物的,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办案机关主要领导批示并标明法定原因,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提解。[点击详细]

白皮书:中国保障被羁押人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的《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显示,中国加强对监狱、看守所的监督,保障被羁押人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截至2015年全国有2610个看守所建立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有2558个看守所聘请了特邀监督员。白皮书指出,中国看守所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定期向社会开放。检察机关监督看守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入所健康体检活动和临时出所管理活动,防止和纠正侦查人员将犯罪嫌疑人提出看守所外进行非法讯问或刑讯逼供。强化刑事羁押期限监管,监督各有关部门清理久押不决案件。2013年核查出的羁押3年以上未结案的4459人,2015年下降到6人。[点击详细]

《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发布 贯彻疑罪从无原则

  我国司法人权保障都有哪些新亮点?宋英辉介绍说:“包括讯问未成年人的时候,有他的父母或其他合适成年人在场;对未成年人实行法律援助,实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行犯罪记录封存;不公开审理,等等。还通过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以及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救助等等措施,有效地强化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柳华文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如此迅速有效地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司法公开领域的突破,效率极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最高人民法院开展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三大[点击详细]

数读中国司法人权白皮书 十大数据最受关注

  司法是捍卫、救济公民权利的底线和屏障,强有效的司法系统构成人权的法治底盘。 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描述了近年来尤其是新一轮司法改革以来,我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成就和进步。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司法领域人权保障方面的白皮书。白皮书公布了很多重要数据,透过这些数字,我们直观感受到了我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扎实举措及取得的显著成效。[点击详细]

新华时评:筑牢保障人权的司法长城

  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仍将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让司法者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纵不枉,依法裁判;让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犯的当事人不再求告无门,而是凭借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让人民群众通过透明、便民的渠道了解司法,积极参与司法……我国将坚持立足国情,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升人权司法保障水平,筑牢保障人权的司法长城,让每个公民都能感受到公平的护佑、正义的阳光。[点击详细]

韩媒关注“中国司法人权保障白皮书”

  韩国媒体对于国务院新闻办12日发布的《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关注与解读。报道称,中国在执行死刑制度方面作出适度调整。特别是在执行死刑判决时,会经过司法机关的严密审判,慎重作出死刑判决。报道引用数据认为,中国司法机关自2011年开始减小死刑犯的执行力度,2011年对13件经济领域非暴力案件未作出死刑判决,2015年又规定9类犯罪不适用死刑。同时,根据案情,作出死刑判决缓期执行的案例也在逐渐增多。[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