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服务群众暨“放管服”工作的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司法局在公证、律师等行业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在线申请法律援助。
公证措施:城市副中心设办证室 公证书出具提速
北京设立方圆公证处通州办证室,公证机构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出具公证书,提速增效率达50%。对当事人申请办理的公证事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公证人员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办证程序和所需要提交的材料。
实行双休日值班制度,为方便人民群众咨询办证,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在双休日期间安排值班接待。目前,大部分公证处均实现双休日中有一天对外接待。
据悉,目前,全市已有8家公证处可以通过微信或手机APP实现网上预约办证。公证机构在办公场所或官方网站上建立服务监督信箱和电话,建立投诉处理制度。
律师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实现三证合一
在全国律师行业纳入信用建设体系尚未出台政策的情况下,北京完成了对全市2016年以前设立的律师事务所存量数据的对比、采集交互和转码,并制作完成了新版机构执业证书,陆续发放到各律师事务所。
目前,北京2082家律师事务所的新版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代码和每个代码所附的38个字段数据已经整体回传至质监系统的数据平台。这标志着北京律师行业迈出了纳入统一社会信用体系的第一步,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启动并完成存量数据转码应用任务的地区。
2016年10月13日,《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重大疾病互助金管理办法》(修订草案)经第十届北京律协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公布实施。以此为标志,北京律协行业互助工作进入新阶段。律师互助金制度是第五届北京律协于2000年开始实施的,协会每年划拨一定比例的会费,为意外死亡、伤残及身患重病的律师发放5千元至5万元不等的互助金,以减轻其压力。
截至2016年10月,协会共为符合条件的174名律师发放互助金507.9万元,实现了“同行互助”的目的,得到了广大律师的普遍认可。
法律援助进军线上 可微信申请法律援助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精心建设,北京市12348法律咨询综合服务平台平台开始试运行。10月19日,“北京法援”微信公众号主页面正式上线,向网民推送第一组信息,“咨询服务”菜单对网民正式开放,11月11日,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在线申请法律援助。
目前,全市12348法律综合服务平台开通29个人工坐席,含28个电话咨询坐席和1个网络咨询坐席。自试运行首日到11月11日止,12348平台市民呼入总量为74153人次,进入人工服务总量为45278人次。平均每个工作日市民呼入量为1454人次,平均每个坐席值班律师每天咨询量为35人次,平均每个坐席值班律师每天通话时长为214分钟。此外,12348平台网络咨询坐席共为692位网民提供了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微信公众号开通不到二十天,就有近千人关注了“北京法援”公众号。
根据试运行阶段的统计情况,12348法律综合服务平台市民呼入量大幅提升,市民满意度普遍较高,实现了零投诉的目标,收到了现阶段预期的社会效益。11月9日,随着大兴区12348法律热线接入综合服务平台,北京市16个区的12348法律热线全部纳入综合服务平台。
当前,北京市12348法律综合服务平台已形成电话服务、网络服务、窗口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格局,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下一步,市法律援助中心将继续推进“互联网+法律服务”的相关工作,以信息化促进法律援助提质增效,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务。 |
|
|
|
上一篇:农民工薪金被拖欠 法律援助伸援手得兑现
下一篇:遗失医疗发票无法报销 永兴法律援助彰显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