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全国人权研究机构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董云虎
(2010年4月28日)
尊敬的罗豪才会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权研究机构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我国人权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人权理论研究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象征。首先,我代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代表王晨同志,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天津市委宣传部、外宣办和南开大学对本次会议的筹办工作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罗豪才会长代表中国人权研究会发表了重要的主旨讲话,天津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浙闽同志和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同志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词,开幕式后,叶小文同志、李君如同志还要发表讲话,希望同志们结合各单位和各自的工作实际,围绕各位领导的讲话进行认真思考和深入讨论。利用这个机会,我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当代人权理论工作者生逢其时,大有可为。我认为,当前是中国人权发展状况最好的时期,也是人权研究机构和人权理论工作者可以大有作为的时期。近年来,党和国家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载入宪法和党章,中国政府颁布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人权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权研究机构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人权理论研究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景象,成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亮点。可以说,党和国家对人权建设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进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人权理论研究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机,人权研究机构和人权理论工作者迎来了发挥作用、创造辉煌的大好时机。作为当代人权理论工作者,我们生逢其时,大有可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国这么多人权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人权研究机构在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既是中国人权事业繁荣发展的一个标志,也体现了当代人权理论工作者对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的一种自觉。我相信,这种自觉必将成为推动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必将成为推动整个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人权理论工作者应当成为人权理论创新与发展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理论工作者为推动人权理论建设、促进人权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要努力和贡献。但是,总的看,我国的人权理论建设状况还滞后于现代化建设和人权实践的发展,还与我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很不相称。创新和发展人权理论是实践的呼唤、时代的呼唤。人权理论工作者的天职是从事人权理论研究,理应成为创新和发展人权理论的主力军,担负起创新和发展人权理论的不可推卸的责任。理论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是人权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取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治国理政中促进和发展人权的经验,特别是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成果,系统阐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人权内容,深入挖掘和概括中国发展模式的人权内涵,从中梳理、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框架。同时,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汲取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所包含的人道主义价值的有益元素,认真研究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人权理论和实践,借鉴世界上一切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有益思想和经验,通古今之变,融中西方之长,努力使我们的人权理论不仅切合中国实际、能够对中国人权实践的发展发挥理论先导作用,而且符合世界发展潮流、能够为增强我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话语权、主导权作出贡献。
三、人权理论工作者应当成为党和政府制订实施人权政策的思想库。国家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的主体。人权理论工作者要发挥自身研究专长和业务优势,为国家制定和完善人权法律法规和规划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实施促进和保障人权的方针政策、行动措施出谋划策,成为党和国家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参谋和智囊。当前,促进人权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权理论工作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十分重视研究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与人权密切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始终坚持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中心任务出发,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这一主线,着重研究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与人权进步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消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贫富之间过大的差距,从法律制度和方针政策上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的权利;研究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事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等突出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研究如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社会更加公正、和谐;等等。对于这样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向党和政府谏言献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党和政府促进和保障人权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四、人权理论工作者应当成为尊重和保障人权文化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方面就是,要加强人权知识的普及教育,努力培育一种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文化。只有当尊重和保障人权从法律政策变成全体社会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变成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变成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的时候,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充分的实现。理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应成为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人权理论工作者不仅要成为先进的人权理论的创造者,而且要成为人权理论知识和思想观念的主要传播者,成为人权文化的塑造者。人权理论工作者要充分运用人权专业知识的优势,充分发挥人权研究机构及其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不仅通过学校讲坛、学术论坛和学术成果在知识界大力传播人权知识和先进的人权理论,而且要通过大众传媒面向社会公众广泛持续地开展人权基本知识、正确的人权观和国际人权斗争形势等的普及教育,为提高公众的人权意识和知识,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文化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五、人权理论工作者应当成为维护和树立中国尊重人权国际形象的重要力量。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我国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我国与西方敌对势力政治斗争和舆论斗争的一个焦点,关系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际形象。人权研究机构和人权理论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非政府学术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独特优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广泛、深入地参与我国的对外人权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权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做解疑释惑和增进了解的工作,大力对外传播我国在促进和保障人权方面的经验、思想和做法,介绍我国人权理论研究的成果和人权事业的进展,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发展的生动故事,利用各种国际舞台充分展示和积极塑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形象,努力扩大我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影响。同时,通过国际对话、交流和合作,积极贡献我国在人权理论与实践创新方面的成果,增进各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相互了解,促进各国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和共同进步,推动世界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人权研究机构和人权理论工作者还要积极参与人权对外舆论斗争。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国外介绍中国政府的人权状况和观点,用事实澄清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人权状况的歪曲指责和攻击,揭露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搞双重标准和霸权主义的虚伪实质,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形象。
总之,当代人权理论工作者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担负起创新人权理论、传播人权知识、促进人权发展的任务,为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在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在形象上更有亲和力、在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努力,把本次会议开成一个总结经验、交流看法、沟通思想、加强合作的会议。祝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