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团长陈伟雄参赞在国际反恐大会上关于挫败恐怖主义组织问题的发言
(2005年2月9日)
主席先生,
“9·11”事件后,各国进一步意识到恐怖主义的严重危害性,加大了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力度,取得积极进展。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恐怖组织不断采取新手段和新方法,回避打击,呈现以下特点:
一、恐怖袭击范围扩大,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袭击对象也从“硬目标”转向“软目标”。
二、恐怖组织化整为零, 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并极力以慈善机构等合法身份作掩护,形式更隐蔽。各地区恐怖组织也加强了相互联系和呼应。
三、恐怖组织调整策略,既直接发动袭击,也注意宣扬各自思想。
四、恐怖组织融资手段日趋多元化,不仅通过贩毒、走私、军火贸易等有组织犯罪获得非法收益,而且利用经营活动,募集资金或赞助获取合法收入。
五、恐怖活动由一种单纯的报复手段,逐步变为政治工具,旨在影响一国国内,甚至国际局势。
主席先生,
恐怖分子活动没有领土限制,不惜牺牲平民百姓,无需照顾民用设施。反恐是一场全新的斗争。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团结与合作,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采取综合性措施。
从国内层面看,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国内反恐立法,将恐怖行为定为重罪,并赋予有关部门更多调查等执法权力。
二是加强国内各反恐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成立专门机构或建立相关部门的定期沟通与协调机制。
三是设立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相关人员处理危机、恐慌,以及维持社会稳定的能力。
四是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宣传,提高民众对恐怖行为的警觉性和应对常识。
从国际层面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政治上,各国应拿出合作的政治诚意。要同等重视各国面临的恐怖威胁,不搞政治化和双重标准。一国采取反恐措施,也应同样尊重别国采取的反恐措施和安全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