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在北京开幕,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郭研/摄影)

9月21日上午,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郭研/摄影)
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崔清新、崔静、任珂)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2011年9月21-22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文化传统、价值观与人权”。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在开幕式上说,承认和尊重人类尊严既是国际人权法的理论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也是中国政府的基本观点。维护和促进人的尊严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中国政府目前已经批准了20多个国际人权文书,这一方面表明了对国际人权准则的明确认可,另一方面也充分表达了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促进国际人权交流、形成广泛共识的诚意。
罗豪才指出,人权观念的推广和人权话语的普及从来都不是哪一种特定人权文化的独角戏,相反其所体现的一直都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尊重多种不同价值观,建立和完善协商机制,形成和坚持人权保障的科学发展模式,必将极大拓展人权保障的发展空间。各国应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培育人权保障的肥沃土壤,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致辞中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将人权的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人权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权保障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9年,中国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中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份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行动计划》规定的各项措施得到了有效实施,预定的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各项指标全面完成。这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届论坛下设“价值观与人权”“文化传统与人权”“人类尊严与人权”三个分议题,中外人权专家纷纷就此阐述观点、交流意见。两天时间里,来自26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名人权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围绕本届论坛“文化传统、价值观与人权”的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