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团长唐家璇在联合国大会第五十三届会议上的讲话
(1998年9月23日)
主席先生:
请允许我对你荣任本届大会主席表示祝贺,相信你将以你的智慧和经验出色地完成这一崇高使命。同时我对乌多文科先生在担任上届大会主席期间所做的贡献表示赞赏。
主席先生,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多级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为国际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多级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带动国际关系的调整。以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双边伙伴关系相继建立;各种区域性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这种谋求建立稳定、务实、均衡国际关系的努力,有利于和平发展,有利于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世界仍然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核军备竞赛是冷战的产物。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防止核扩散和进行核裁军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强烈呼声。
遗憾的是,今年5月,印度违背时代潮流进行核试验,严重影响了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巴基斯坦随后也进行了核试验。印巴核试验不仅导致两国紧张关系的升级,也是对国际核裁军和防核扩散体制的沉重打击,从而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我们希望印巴两国全面履行安理会五常任国外长会议公报和安理会第1172号决议,放弃核武器发展计划,立即无条件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核不扩散条约》。我们呼吁印、巴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有关克什米尔问题的争端。
我们认为,南亚核试验后,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巩固和加强国际防扩散体制,防止核武器进一步扩散,提高《核不扩散条约》的普遍性和权威性。必须指出,维护《核不扩散条约》并不意味着核武器国家有永远拥有核武器的特权。消除核扩散危险的根本途径是彻底销毁核武器。
中国历来主张全面禁止并彻底销毁核武器。早在1994年,中国政府就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应该谈判缔结一项《全面禁止核武器公约》。中国政府还多次呼吁所有核国家承诺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建议谈判缔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公约,呼吁尽早谈判《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公约》。中国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谈判并首批签署了该条约。今天,我愿代表中国政府重申,中国将恪守条约规定,无意恢复核试验。中国将继续奉行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继续支持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在各方已达成一致的授权基础之上谈判缔结一项无歧视性的、可核查的《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公约》。中国敦促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加速核武器的裁减进程。在最终全面禁止并彻底销毁核武器的问题上,中国作为一个核国家绝不回避自己的责任。
去年7月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造成东亚许多国家经济急剧下滑,危机的负面影响还在扩展。今年6月以来,日元大幅度贬值,又加剧了本地区经济复苏的困难。
东亚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其影响波及全球。加强国际合作,尽早克服这场危机,不仅关系到东亚国家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利益。我们希望,对本地区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发达国家承担起责任,采取积极、果断、有效的措施,为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和推动本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采取了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安排的框架内,同时也通过双边渠道,向有关国家提供了帮助。中国从维护本地区稳定和发展大局出发,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我们为此承受了巨大压力,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我们面临的压力和风险还在增大,但我们保持人民币稳定的决定不会改变。我们万众一心,战胜了特大洪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步骤,深化改革,扩大内需,以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实现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8%的指标。我们深信,在本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东亚经济一定能够逐步走出困境,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个时期以来,中东和平进程僵持不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切。我们认为,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应通过认真务实的谈判,实现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这不仅符合阿以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希望,阿以争端有关各方都采取灵活、务实立场,以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各方已达成的协议为基础,以“土地换和平”为原则,推动和谈不断前进。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中东和平进程,支持联合国和有关各方为此所做的努力。
我们对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区局势表示关注。希望有关当事方能通过政治对话解决问题。南斯拉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巴尔干的和平与稳定来之不易,有关各方及国际社会应倍加珍惜。
我们对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之间的边界冲突和刚果(金)冲突表示关注。希望有关当事方通过和平方式妥善解决。
主席先生,
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处在世纪之交的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任重道远,其作用不可替代。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受到的制约减少,活力增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情况下,联合国应该而且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营造安全、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建立友好、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对付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等方面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一贯认为,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更好地为广大会员国服务,对联合国进行适当的改革是必要的。我们注意到,在全体会员国的推动下,联合国的改革在不少方面已经取得初步进展、安南秘书长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和建议已得到联大认可,正在付诸实施。关于安理会改革的讨论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当前,会员国间在安理会改革所涉及的不少问题上还存在分歧。我们希望各方都能以建设性的态度,继续积极参与有关磋商,争取就有关问题达成妥善解决办法。我愿就此重申中国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1)安理会改革关系到所有国家的利益,必须发扬民主,在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充分的磋商。所有会员国在改革问题上都拥有同等的发言权,他们的合理主张应得到充分反映。
(2)安理会不是富国俱乐部,安理会改革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少数几个大国的关切,而更应该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愿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代表性需要得到平衡。
(3)改革措施关系到加强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是一件大事,既要基于现实,也要顾及历史。安理会改革的目标当然是解决而不是引发新的矛盾。为了确保改革后的安理会能够得到会员国的广泛支持,坚持协商一致原则十分必要。
主席先生,
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通过50周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宣言》积极推动了世界人权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广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南非人民铲除了黑暗的种族隔离制度,赢得了基本政治权利,成为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联合国还通过了《发展权宣言》等一系列国际人权文书,进一步丰富了人权内涵。发展权作为基本人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中国人民各项权利的法律保障不断加强。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和安宁。这是有目共睹的。中国政府将继续做出不懈努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建设,更好地保证人民享有充分的人权。
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和参加联合国在人权领域里的活动。我国一贯主张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热闹权领域里的国际合作,通过对话增进了解,缩小分歧,扩大共识,加强合作。中国政府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各国和国际人权组织开展对话、交流与合作。
去年10月,中国政府签署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我在这里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将于下月初签署,这再次体现了中国政府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决心。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维护和发展当前对话与合作的积极势头,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继续努力。
主席先生,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周年,2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去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制定了中国跨世纪的发展蓝图。今年3月,中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国家机构和新一届政府。我们将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加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三大支柱是,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
坚持独立自主。我们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同其他国家发展关系决不以牺牲自己的主权为代价。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顺利回归和澳门即将回归,必将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江泽民主席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扩大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重返联合国的图谋。
我们坚决维护自己的主权,同时也尊重别国的主权并积极支持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所做的努力。在国际关系中,我们坚持不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中国的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所谓“中国威胁论”完全是无中生有、别有用心。
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我们历来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既要维护自身利益,也要尊重对方的利益,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不断扩大互利合作。对彼此存在的分歧和争端,应坚持对话,不搞对抗,力求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而不应宿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要彻底摒弃冷战思维,提倡新安全观,通过平等参与、协商一致解决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我们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加速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事务应由大家商量解决,任何国家都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谋求共同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今天,任何国家经济上要得到发展,必须实行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市场,将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贸易,扩大科技交流,促进共同发展。中国重视并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和亚欧会议的活动,重视同其他全球性、洲际性、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友好交流与合作。中国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继续持积极态度。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具备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但遗憾的是,有关谈判仍久拖未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只能以此为基础,根据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谈判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希望有关国家采取务实、公正、灵活的态度,放弃过高要价,争取尽早结束有关谈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造福于各国成员,使多边贸易体制更加完整和平衡。
主席先生,
在我结束讲话之前,请允许我借联合国的庄严讲坛,简要介绍一下我国抗洪救灾情况。由于气候异常变化等因素,今年我国的长江、嫩江、松花江以及其他一些江河先后发生了特大洪水,水淹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灾情之重为历史所罕见。我国政府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动员了全国各方面的力量,组织了数百万军民全力投入抗洪救灾,抵御了一次又一次洪峰的袭击,保住了交通大动脉的安全,保住了沿江大城市的安全,使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目前,我国政府正全力以赴抓紧灾民安置工作,并着手灾区重建。我们满怀信心,正在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大灾之年无饥荒,大灾之年无大疫,灾区学生不辍学、失学。我们将利用灾区重建之机,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我国发生特大洪水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社会团体纷纷来电慰问并给予支持和援助。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主席先生,
当今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一个和平、安全、稳定、有利于发展的世界带入21世纪。
谢谢主席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