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的重点在于阐述东盟国家、中国和东北亚的一些国家的人权观的主要内容极其形成的原因,并探讨这些观念所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目前,东亚国家已成为国际人权领域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力图一改过去由西方人权观占统治地位的局面,要使更多国家的愿望和主张、更多的优秀文化瑰宝被国际人权机制所吸收和容纳。东亚国家的人权主张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并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理解和赞同。因此,研究东亚国家的人权观对于在国际人权领域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机制,并最终制定出真正具有普遍性的人权标准是很有意义的。
全书共分六章。
第一章“南北人权之争的由来”,介绍了人权进入国际斗争的由来及斗争格局的演变,并剖析了西方国家推行的“人权外交”的缘由极其实质。
第二章“亚洲对国际人权事业的贡献”,论述了亚洲国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对发展和丰富国际人权思想所作出的贡献,并比较论述了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在人权观上存在的共同点和具体差异。
第三章“冷战后东亚国家活跃于国际人权领域”,剖析了东亚国家在冷战后不再沉默于国际人权领域的具体社会背景,阐述了东亚国家人权观的主要内容,并介绍了东盟和中国在人权研究方面的情况。
第四章“东亚国家人权观的形成”,分析了东亚国家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状况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对于形成东亚国家人权观的直接影响。
第五章“东亚国家处理人权问题的策略和原则”,这里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东盟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处理与西方关系的外交策略以及东盟国家内部处理人权问题的原则,二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就人权问题进行的外交战略的调整以及中国政府加强宣传、力争在人权问题上赢得主动权的发展过程。在此作者将两个问题都作了较为充分的论述。
第六章“东亚国家民主、人权观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此作者提出了“亚洲式民主”的概念,作者认为,由于亚洲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亚洲式民主有着不同于西方民主的特点,诸如:亚洲式民主具有一种“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更强调共同的福利而不是个人权利;又如,人们尊重和服从权威,实行“优势党制度”,几乎所有的亚洲民主国家都有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和一个强大的干预性的国家政府;等等。
在本书的主体内容之后,作者还附上了《吉隆坡人权宣言》和《曼谷宣言》等五个亚洲地区性人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