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图书 > 2000年以前 >

《当代中国人权状况报告》

  • 作  者:刘书林
  • 译  者:
  •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4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人权丛书》中的一本,研究和概括了建国45年以来(1949-1994年)中国的人权发展状况,全书除序言和后记外,正文部分共有八章,以专题的形式论述了中国人权状况的方方面面。

  第一章“中国公民的生存权利和政治权利”,阐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被帝国主义列强剥夺生存权的苦难遭遇,以及在获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以后人民的生存权不断得到发展的历程,并论述了中国公民实施政治权利的具体表现。

  第二章“中国公民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的发展”,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是人权领域里的重要内容,本章分别阐述了中国公民享受上述三项权利的基本保障和中国政府业已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三章“新闻出版的自由和权利”,介绍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与现状,阐述了新闻出版事业充当人民的“耳目喉舌”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中国司法中的人权保障”,阐述了在中国的司法过程中为保护人权采取的种种措施,以及在改造罪犯的过程中实行的人道主义待遇。

  第五章“妇女权利的解放与发展”,论述了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劳动自由及在政治权利上的与男子平等的历史性解放,总结了妇女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妇女权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青少年权利的发展”,阐述了我国业已形成的对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一系列保护体系,分析了我国政府在重视和培养青年、为青少年立法、救助失学儿童等方面作出的努力。

  第七章“少数民族人权的发展”,论述了我国在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方面采取的各项政策和实践,并就西藏的人权状况进行了专题论述。

  第八章“中国残疾人权利的发展”,介绍了中国的残疾人事业、残疾人法律保障体系以及在保护和发展残疾人权利方面所取得的各项成就。

  作者指出,看一个人或一个国家人权状况,不能只看他的宣言,也不能只看他是否在人权问题上怎样指责别人,而是应该看人权的现实,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人权的状况。人权首先靠民族的生存权为其发展的前提,通过经济、文化、社会条件来体现。人权是通过其发展趋势,在历史比较中判断其现状水平的,评价中国的现实人权状况,不能忽视本世纪中期中国人权状况的起点,不能忽视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以来矢志不渝地为发展人民大众的人权而作出的一系列杰出的努力,不能不考虑现实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人们普遍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制约因素。人权通过民族传统文化来确立其表现状态的特点。一个民族的人权表现形式,不可能摆脱所处的传统文化环境。在这一点上,任何国家都不应把自己的一套做法和理解强加到其他民族身上。人权是随着社会全面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一个社会发展阶段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在新的社会阶段上将显示其不合理性;在某一阶段的人权观念和人们接受的人权状况,在另一个发展阶段也会发生较大变异。所以,观察分析人权,应当有科学精神。
作者简介: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本书:《中国百年人权史》

下一本书:《国际人权法》